宣讲家网评论丨【十九大·理论新视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诞生的必然性

宣讲家网评论丨【十九大·理论新视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诞生的必然性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思想丰富、内涵深刻、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实践累积而步步深化、环环紧扣、层层展开的科学体系。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伴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更加丰富,照耀着中华民族复兴号巨轮驶向光辉胜利的彼岸!

十九大宣传图2

在前不久召开的世界政党大会期间,一位境外政党领导人十分感叹,感叹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在任职五年中,就形成系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种感叹,也涉及到为什么五年就能形成一个思想体系,涉及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能够诞生?

事实上,我们看待一个思想体系的产生,不能孤立地看,要联系地看;不能片面地看,要全面地看。一个思想体系的形成,绝非偶然,总是要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如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非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担任政党或国家领导人,而是因为他们二人积极投身于政治斗争、工人运动和科学研究,从而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也如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并非是诞生于1945年党的七大会议上,而是从大革命时期就开始萌生。虽然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只有五年时间,但如果我们联系起来看、全面地看,就会明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能够诞生了。

第一,凭籍其丰富的阅历。有道是:阅历就是财富。习近平同志有着下乡知青、从军行伍的经历,担任过最基层的农村支部书记,在县里、地区、省市都任过职,一直到中央。如此丰富的阅历,累积了极为厚实的从政经验。在河北正定县任县委书记期间,他走遍全县200多个自然村,扛起了治理当时有名的“高产穷县”的重担。治穷,他从抓多种经济发展、富民入手;治懒,从抓干部作风入手;治愚,从抓教育、抓人才入手。他要求大家围绕“看、用、养、招”四个字来做文章,说道:看待人才贵乎正,使用人才贵乎当,培养人才贵乎周,招聘人才贵乎广。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当时的正定县引来了大量人才,“高产穷县”的状况很快发生了改变。“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丰富的阅历,特别是“郡县治”的经历,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发展、丰富。我们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早在宁德工作期间就已萌生;而在浙江工作六年,从《之江新语》中能够看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怎样为人、怎样为政、怎样为官,“心无百姓莫为‘官’”以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等等,都已萌生。而这些,为其到中央工作、为其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哈萨克斯坦共产人民党中央委员会书记阿依肯·科努罗夫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的从政经历都是从基层开始,他们熟悉群众,了解人民疾苦,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这是中国共产党与西方国家执政党的根本区别。”

第二,凭籍其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深刻了解。一个科学思想体系的诞生,必须面对中国实际,对中国社会各阶层要有深刻了解,如同当年毛泽东同志投身革命,从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入手一样,习近平同志从当农民开始,从最基层起步,各个层级都有经历,因而他对于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有深刻了解,这对于其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农民阶级境况如何,中国工人阶级现状怎样,中国知识分子作用发挥如何、中国军人价值观怎样,中国富裕阶层是怎样富起来的、贫困阶层的穷根在哪里……对此,习近平同志都进行了透彻了解和深入分析。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对于农民,他最为牵挂。每次考察,只要到农村,他总是要到农民家里嘘寒问暖,揭开锅盖看看吃得怎么样,算算收支了解家庭经济状况怎么样,询问医疗有没有问题、孩子上学是否困难,关心农民兄弟的衣食住行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亲自研究、指导和推动了一大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项目的实施。特别是大力推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近年来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人以上,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如果没有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深刻了解和分析,焉能做到?而基于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深刻了解和具体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便具有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凭籍其对中国民情民愿的真实把握。在某一时期,一个政党要完成的历史使命,一代领导人要解决的时代课题,都是由当时的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决定的。科学思想之所以科学,是因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脱离于民的理论、思想,不为民所接受的理论、思想,是没有任何用途和前途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所以成为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而这又是建立在习近平同志对中国民情民愿的真实把握基础之上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梦想,也是最实际的民情民愿。习近平同志真实地把握住了,并在其思想体系中凸显了出来。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党的十九大“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无不凸显民情民愿。特别是他的“人民利益观”,向国人清晰地表明“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习近平认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他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不断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民愿、民生得到高度重视和厚重阐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工作导向与实绩的显著标志,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