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中国经济的思想伟力 (2)

重塑中国经济的思想伟力 (2)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把握经济规律,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趋势性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从形态描述、总结规律、判定方向三个方面层层递进,作出“三期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并以此作为确定战略方针的出发点、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

(四)

聆听思想的声音,来自实践、指导实践是最坚实的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考察调研50多次,深入一线指导工作,足迹纵横跨越中国版图。从广东深圳莲花山到安徽凤阳小岗村,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到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从太行深处访贫问苦到中关村里了解前沿科技,从云南洱海督促保持绿水青山到东北老工业基地考察国企改革……考察调研的过程,是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的过程,也是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决策部署过程。在问题中把准社会脉搏,在解题中认识发展规律,双脚的一步步丈量,推动着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

聆听思想的声音,重塑经济、引领转向是最响亮的发展旋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五大理念缺一不可。由此,抓经济工作、检验经济工作成效,也要从过去主要看增长速度有多快,转变为主要看质量和效益有多好,传统的发展观念、思路、做法、评价标准都要进行深刻转变和调整,才能引领中国经济稳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聆听思想的声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是最鲜明的行动指向。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内忧外患“两难”增多,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为深化改革鼓劲加油。“改革关头勇者胜”“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重大改革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披坚执锐、攻坚克难,加强整体谋划、系统创新”……不畏难、不躲闪,既有勇气担当,更有战略谋划,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一系列不能碰、啃不了的“硬骨头”被砸开,新一轮改革大潮席卷神州大地,深刻改变着国家面貌,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五)

2013年至2017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7.1%,远高于同期世界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增长水平;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

经济增长含金量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就业保持稳定,居民收入连年增长,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创新创业热潮涌动,单位GDP能耗下降,绿色发展初见成效,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尤其是重点领域改革已经搭建起四梁八柱,经济领域一批基础性改革改善了市场竞争环境,增强了发展动力,拓展了发展空间,为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了强势动能。

“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健康中国、脱贫攻坚、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形成了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治国理政战略布局。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圆梦工程造福中国,享誉世界。

2012年,我国人均GDP是6100美元;到2016年,这个数字是8866美元。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更稳,素质更高,在全球经济坐标系中尤为抢眼,引人关注。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评价,习近平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中国人均GDP在习近平领导期间增长了近40%,亚洲新秩序“不是正在显现,而是已经到来”。

(六)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创造性实践突破与重大理论创新相辅相成,推动着中国经济从落后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向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轨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呈现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这个新局面,来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理论指导,来自我们党一直保持的战略定力、发展自信和焕然一新的党风政风,来自亿万人民“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蓬勃力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开篇之作,也充分表明共和国领袖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怀和担当。秉持人民至上的坚定信念,追寻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共同奋斗,一鼓作气攻克一个个障碍、拿下一个个堡垒,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伟大“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