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亮:谨防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薛志亮:谨防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1991年,苏联在走过7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寿终正寝。苏联与美国进行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导致国内经济严重畸形直至最终崩溃,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其中,美国对苏联实施的战略欺骗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苏联经过长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在核力量上取得了对美国的数量优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官方和民间都开始思考如何重新制定对苏战略的重点,以扭转美国的战略被动。1978年,美国著名智库斯坦福研究所等,提出运用中国《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作为指导,制定一种全新的对苏战略。他们认为,美国原有的对苏战略都是以“核报复”为基本特征,其打击目标是苏联的中心城市,这种战略思想属于《孙子兵法》中的“攻城”之下策,无助于改变美苏的战略态势。为此,建议美国政府放弃“攻城”式的核报复战略,运用《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的战略指导思想,制定新的对苏战略,即把“瓦解苏联这个世界上最大殖民帝国”作为“共同战略目标”,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境界。

1982年里根政府上台后采纳了这一建议。里根政府改变以往那种简单的军事对抗方式,广泛运用政治、经济、军事、技术、外交、文化、宣传等手段推行秘密的“整体战略”,发动一场“无声的战争”。一方面采取主动进攻的大战略措施,扩大苏联的弱点和矛盾,削弱其实力;另一方面,通过有计划地实施战略误导,影响苏联当局的战略判断与战略决策,使之在全局上发生难以挽回的重大失误,全面破坏苏联的国家战略计划,加速其垮台。如1983年3月里根政府推出雄心勃勃的“星球大战计划”。这一计划除了它本身所具有的军事意义外,更大程度上是美国对苏秘密大战略的一部分。美国以“星球大战计划”为幌子,不断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假情况,诱使苏联与其展开以太空争夺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军备竞赛,藉此拖垮苏联的经济。美国虚张声势的举动使苏联的战略判断陷入盲目。因为害怕失去战略主动,苏联一方面在面临巨大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同美国展开新的太空军备竞赛,一方面在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争夺霸权。这正顺应了美国的意愿。

在这次战略较量中,美国对苏联实施的战略欺骗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其成功地运用了《孙子兵法》中“利而诱之”和“亲而离之”的策略。“利而诱之”,其核心就是充分利用敌人的贪欲,通过战略欺骗诱其上当,进而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牵着敌人的鼻子走。美国对苏联实施战略欺骗,就是充分利用苏联一心想称霸世界的贪欲,运用“星球大战计划”诱其与自己展开更为激烈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使其陷入一种欲罢不能的境地。当苏联发现自己被美国的阴谋“套牢”时,已经走到不可挽救的地步。“亲而离之”,其核心就是要从内部攻破敌人的堡垒。美国把战略矛头对准苏联的“战略重心”俄罗斯联邦,区别对待苏联高加索、亚洲部分各非俄罗斯民族地区和东欧卫星国、巴尔干诸国,扩大苏联国内和华约集团内部已有的矛盾,分裂“苏联帝国”。冷战期间,虽然苏联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但由于它奉行大国沙文主义并以社会主义阵营的“家长”自居,引起东欧各国不满。美国正是抓住这一点,在诱使苏联陷入军备竞赛的同时,隐蔽地对东欧各国进行从意识形态到社会经济的全面渗透,增强这些国家对苏离心力。后来的事实证明,东欧巨变成为苏联解体的前奏。

事实上,苏联对美国的战略意图并非没有察觉,但未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更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和反击措施。俄罗斯学者帕夫洛夫斯基认为,苏联反击不利的关键原因在于,国家领导机关涣散无力,被美国情报机关散布的假情报搞得“一片混乱”,根本无法对美国的秘密战略进行冷静、深入的分析判断并采取国力所允许的积极有效的反击措施。事实证明,一个国家有敌国外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入战略上的盲目性,不自觉地接受对方的战略欺骗,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向失败。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