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了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
国家要强大,经济建设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非凡,任重道远,只有认清形势,抓住重点,手握“五把钥匙”,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期实现。
第一把钥匙:实体。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先让实体经济活起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鼓励发展实体经济,特别要鼓励民间资本向实体经济投入,彻底扭转实体经济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减税力度,取消更多行政管制,放松供给约束;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
第二把钥匙:创新。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命运所系、世界大势所趋、发展形势所迫。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创新互动;壮大创新主体,引领创新发展;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筑牢创新根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支撑,形成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的良性循环,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第三把钥匙:协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支持力度;支持经济发达地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转移,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积极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西部大开发,强化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第四把钥匙:开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与选择。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实施“走出去”战略模式,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机制,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继续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空间,构建开放安全的金融体系,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强支持保障,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把钥匙: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深化改革为核心动力,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关注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动向、新需求,有的放矢,主动作为。针对重点领域、典型区域、关键群体的特点精准发力,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坚决破除制约创新创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生产、管理、分配和创新模式的深刻变革;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为新动能的成长打开更大空间。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8/0201/984923.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人民政府)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09961124,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