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力量(6)

摘要:唐朝时,很多外邦人参政议政、掌兵,这说明唐朝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度。汉朝盛世的“盛”和唐朝盛世的“盛”性质是不太一样的。汉朝的盛是地域广大,是奠定制度的时候;盛唐的盛是广开国门,这需要极大的自信。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盛世气象

(一)大汉盛世

在中国古代出现了几个盛世,有的是一个整体的帝国出现的盛世,有的是阶段性的。我们先来看大汉,看一段文字:“于是乎周览泛观,……其兽则㺎旄貘犛,沈牛麈麋,赤首圜题,穷奇象犀。……其兽则麒麟角端,騊駼橐驼,蛩蛩驒騱,駃騠驴骡。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崒丘陵,下平原,扬翠叶,扤紫茎,发红华,垂朱荣,煌煌扈扈,照曜钜野。沙棠栎槠,华枫枰栌,留落胥邪,仁频并闾,欃檀木兰,豫章女贞,长千仞,大连抱,夸条直畅,……”

司马相如是四川人,很有才华,汉武帝非常欣赏他,他给汉武帝献了《子虚赋》《上林赋》。里面他虚拟了一个情节,就是有个子虚先生,还有个乌有先生,这两人显摆,子虚先生说,我们楚国有云梦泽,很大很大。子虚先生就说,我们家皇上有一个上林苑也很大很大,最终的焦点是上林苑比云梦泽要大得多。实际上是献给汉武帝,夸我们这个伟大的祖国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人口众多,鸟兽也多,各种动物都很多,是夸国富民强的。这种写法显得很笨,但他代表的是一种强悍的思维,就像《马踏匈奴》这个雕塑一样,用一整块石头雕成,根本不做精雕细琢,你依稀辨得出谁是马,谁是匈奴,然后辨得出马在踏匈奴,这就够了。所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它多,它大,它非常的骄傲,这是一个盛世才可能有的一种表现力。

“背秋涉冬,天子校猎。……纵猎者,河江为阹,泰山为橹,车骑雷起,殷天动地,……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罴,足壄羊,蒙鹖苏,绔白虎,被班文,跨壄马,凌三嵕之危,下碛历之坻。径峻赴险,越壑厉水。椎蜚廉,弄獬豸,格虾蛤,鋋猛氏,羂騕褭,射封豕。……流离轻禽,蹴履狡兽。轊白鹿,捷狡兔,轶赤电,遗光耀。追怪物,出宇宙,弯蕃弱,满白羽,射游枭,栎蜚遽。……观士大夫之勤略,均猎者之所得获,徒车之所轥轹,步骑之所蹂若,人臣之所蹈籍,与其穷极倦谻,惊惮詟伏,不被创刃而死者,他他籍籍,填坑满谷,掩平弥泽。”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打了众多的猎物,这就相当于列了一个清单,打了多少种,狼、虎、熊、猴、鸡、鸭全都有,有多少,我们家天子能打多少,我们有的是猎物,永远都打不完,我们的帝国万寿无疆。为什么这么骄傲呢?在两千年前,这么大的疆域对一个个体来讲,意味着什么?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力。

秦始皇应该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帝王,他奠定了后来两千年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也奠定了我们疆土的基础,在秦始皇的时代,从咸阳出发向北向南向东向西修了众多的直道,这些直道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道。他为什么修这个?他要打南方,原来兵力运送需要一年,道路修好后可能一个月就到了。现在你到南方这些地区去,特别是在武夷山地区,在一些偏僻的地方,还有直道的遗址。秦始皇面对的是新的世界,所有的制度都是新的,所有的做法都是有想象力的。秦始皇统治时间不长,但是他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秦始皇那时是在走自己的路,骂声就多一点,评价你的人就多一点,秦始皇是你评价你的,我走我的。郡县制走了两千多年,他打破了什么呢?封建制,分封制。原来是什么样呢?周天王姓姬,各省的省长、各部的部长虽不是亲兄弟,至少也是堂兄弟,都有血缘关系。秦始皇不是这样的,皇上姓嬴,底下的姓张、姓李都是一样,而且不是分封制。原来诸侯国就是独立王国,军政大权独揽,财权独揽。郡县制的核心是每个省的首长都是中央直接派到地方的中央代表,不是这个省的独立王国的首长。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的版图和结构。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所以我们说,这个贡献是伟大的。

到了汉朝版图大了,中间有了河西走廊,也出现了丝绸之路,《史记》上记载叫“凿空西域”。汉朝干了几件事奠定了中国思想的基础。史书说汉承秦制,春秋战国以后还没有一个王朝来系统整理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汉朝做了这件事:《诗》《书》《春秋》《周易》《礼记》这五部经典第一次进入了国民教育系列,任何一个贵族子弟都要读这五部著作,“四书五经”中的“五经”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读了《诗经》,了解世界的多元性,因为《诗经》是描写这个世界的,读了《尚书》,了解中国的典章制度,读了《春秋》可以了解古代的历史,读了《周易》可以知道天下的兴亡变化,读了《礼记》可以知道世间的规矩。后来朱熹把《论语》和《孟子》拿出来,再把《礼记》里边的《大学篇》和《中庸篇》拿出来,凑了四本书叫“四书”。

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学说、天人感应学说和三纲五常学说,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治理体系的思想基础,所以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真的把百家罢了,而是“融冶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为核心,然后汲取百家的营养。董仲舒把儒家学说和先秦时代的阴阳学说结合在一起,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引申出你做好事就有好反应,做坏事就有坏反应。这个理论既有建设性又有革命性。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思想,把治国理政的实际与儒家思想的道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社会治理的结构图。

从社会群体来讲,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乾坤定了不能倒转;从个体来讲,一个人身上应该有仁、义、礼、智、信,这是一个横和纵的交叉,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治理网络。所以汉代的思想治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