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成就与展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这四年

赵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

赵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博士生导师

点此观看完整报告

点此观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到2018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已经四周年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启动实施也四周年了。四年来,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可以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开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艘大船已经起航,正在朝着既定的方向稳健地前行。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启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四周年之际,我对四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一些梳理和总结,对未来发展进行一些展望,与网友们共享。

一、四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在对北京城市发展的成就、优势作出肯定的同时,指出北京面临“大城市病”的困扰,并认为治理北京的“大城市病”必须跳出北京,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更大区域范围内统筹考虑。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七点要求,由此开启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序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京津冀三地高度重视,深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精神,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把思想认识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2·26”讲话上来,统一到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上来。同时,不断创新理念,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破解北京“大城市病”、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缩小区域发展落差、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等多方面,形成了许多共识。

四年来,京津冀三地跳出了“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站在大区域协同发展的高度,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体来说,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概括。

(一)完成顶层设计,建立起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统筹机制与规划体系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基本建立

2014年,国务院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就设在国家发改委,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从国家层面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

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在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层面上也相应成立了地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及其专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接协调工作。同时,河北省一些地级市如廊坊、保定等地,也设立了推进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在国家部委层面上,按照专业领域,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联合三省市成立了若干个专项领导小组,如交通运输部牵头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领导小组、国家林业局牵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率先突破工作领导小组、国家税务总局牵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税收工作领导小组,等等。

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2015年3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

《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项重点任务。比如,在《纲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定位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纲要》还明确了京津冀三省市的功能定位,比如,北京定位为“四个中心”,天津、河北分别概括为“一基地、三区”,在这儿我们就不展开了。

在《纲要》的基础上,还印发实施了《“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土地、交通、生态、产业、水利等12个专项规划。同时,还制定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关于支持张承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指导意见》等在促进操作层面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总体来看,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目标一致、层次明确、互相衔接”的协同发展规划体系。

3.京津冀三地对接协调工作机制也不断完善

制定《关于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推进机制工作方案》,建立三省市常务副省(市)长定期会晤、京津冀协同办主任联席会议、各部门常态化会商的三级会商制度。同时,京冀还建立了互派干部挂职机制,有力促进了各领域的对接协调。

从总体上讲,自上而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已经建立起来,顶层设计也已完成,规划体系基本完善,京津冀区域正在按照既定的战略规划加快实施推进。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