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研究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整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面向世界、顺应民意,遵循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战略意义和基本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使命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一、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使命感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有着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强劲的文化发展势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由文化大国转变为一个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十分重视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不断深化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建设新文化的奋斗目标。毛泽东同志论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认为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民主革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系列文化建设观点,强调建设以无产阶级文化思想为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文学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吸收民族文化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糟粕,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阐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的十二大之后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都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元化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等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宝贵的文化资源一脉相承、相互交融,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共同构筑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大厦。

1.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方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方向,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针,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以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总体价值取向的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态中,辨析主流与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始终保持思想理论的清醒坚定。只有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才能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抵御腐朽文化的消极影响,引导落后文化的扬弃改造。

2.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活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丰厚滋养,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时代价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思想,中华传统美德中的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文化中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勤俭节约、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等,有利于“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能发挥的积极作用。“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须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支撑

革命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性。革命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文化。革命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支撑。

革命文化主要包括革命理想、忠诚意识、牺牲精神、红色基因等。革命文化所颂扬的爱党爱民之情、忠诚报国之志,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精神,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的使命担当等等,不仅是过去而且是现状和将来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铁人精神、孔繁森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弘扬。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从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担负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使命。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全面”,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是 “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其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人民;其三,服务社会,不断满足丰富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其四,“推动发展”。不断增强文化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本国情决定了文化的多元化,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

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是形成和提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因素,是衡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标志。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精神、政治、生态等文明协调发展的全面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文化、精神文明,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思想保证、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提供智力支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人的素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智力支撑的主要途径。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柱

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根本象征。“在遭遇了一个半世纪的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之后,中国在 20 世纪末建设中式市场经济过程中,终于开始回归属于她自己的文化根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巨变。带来了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对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骨和指示器。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要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准,着力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定“主心骨”,筑牢“压仓石”,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