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化有几个基本判断:一是“历史上的兴盛期和开放期往往是重合的”,二是“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当前的世界经济,至少10年左右是开放期走向逆全球化的风险上升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大国不担当,转向孤立主义。在2018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仍然要推动自由贸易。美国总统特朗普却明确亮剑,要搞保护主义,推动所谓的公平贸易。美国认为德国对美国有巨额贸易顺差,就是不公平。美国也认为中国加入WTO是一个错误,因为一个快速复兴的中国经济出现了。2018年讨论问题最多的是中美会不会打贸易战,无论是美国学者,还是中国学者都认为中美发生贸易战是大概率事件。2018年3月20日,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回答了这个问题,贸易战打下来受害的不仅仅是中国和美国,而且是全世界。世界经济刚刚经历了世界历史上经济复苏最缓慢的一次,好不容易爬出来,2017年世界经济开始向好,2018年世界经济继续向好,如果中美两个领头羊爆发贸易战,世界经济很可能像历史上20年代、30年代、70年代、80年代那样陷入一个比较长的混乱期。所以,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中美之间如果零和博弈,分歧就很可能失控;中美之间超越零和博弈,掌控风险,推进合作,世界经济就会一步一步趋稳向好。但是,美国一定要挑起贸易战,中国也不怕,会奉陪到底,坚决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从国内发展看,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历史的新方位,进入一个新时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将经历一个现代化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有三个主题词:
第一个是站起来。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独立自主、不依靠外援的现代化公共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再偏远的农村也有赤脚医生、农村小学、农村供销合作社,建立了一个满足基本需求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生产力得到解放,发射了卫星、爆炸了原子弹。但是这30年没有解决好老百姓吃饱穿暖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没有解决好如何缩小中国和世界的差距问题。
第二个是富起来。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邓小平同志讲市场经济是手段,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改革开放就是要改变旧体制、建立新体制,采取的战略是不平衡发展战略。为了能够打破传统束缚,先让少数人富起来,再实现共富;先让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再顾及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大局;先扩大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再对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开放。这个战略很成功。我们的市场经济的“第一桶金”是海外华人、台港澳企业用“三来一补”方式带来的,这40年的经济模式叫“外向型经济模式”:两个轮子驱动,一个是大力推动出口,一个是招商引资。同时,我们采用的渐进式改革或增量式改革,实践证明是成功的。199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诺思来北京演讲,他说俄罗斯的改革使用西方激进的大爆炸式的西医方式,30年没戏,中国用中医的方法、渐进的方法、增量的方法、从实际出发,大有希望。
第三个是强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两步走”的现代化新征程,有三个重要时间点。第一个是决胜三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打三个攻坚战,一个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第二个是精准脱贫,一个都不能少,全面迈进小康,第三个是污染防治。到2020年,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中国基本上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临界值。 第二个是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三个是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里有三个指标:一是中国将建成现代化强国,进入制造强国前列,将成为科技强国、贸易强国和全球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会对全球规则制定、全球宏观政策协调,全球公共产品供给负责任。二是中国将成为开放型经济大国,将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再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将是规则的制定者而不再是规则的被动追随者,将是责任的担当者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三是中国将成为全球包容性发展大国,坚持包容、普惠的发展理念,造福人类。西方推动的开放总会在30、40年就陷入困境。美国推动全球化,总是希望全球美国化。中华文明的精华是尊重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度、不同的国家,坚持和而不同,希望世界是多样性的世界,文化是多样性的文化,制度是多样性的制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