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改革新举措
2018年是将改革大推进之年,政府会有很多新举措新突破。
1.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改革无止境。“三去一降一补”继续深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继续优化,“放管服”继续推进,特别是减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给企业带来的负担。
2.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持续瘦身健体”“落实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这些都使得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更加规范。国资国企改革重点是优化,建立内部管控机制。当然,大方向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3.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这是2018年的重点。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2018年要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方面作出一些重大判断。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技术、土地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深化资源类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打破行政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我读政府工作报告,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打破行政垄断”。行政垄断过去是学者们之间提的,现在被写进中央文件了,我觉得中央对改革真的是下了决心。
打破行政垄断的改革内容非常丰富。政府所谓的干预过多就是行政垄断。打破行政垄断是继续推进深化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好手段,包括市场准入,特别是国资国企战略重组,都是打破行政垄断。这也给民营企业提供很广、很深、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对2018年的改革充满希望。
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这是当务之急。因为搞了营改增之后,现在面临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央财力和地方财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当务之急就是要理顺事权和划分支出责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制定收入划分改革方案”。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是个税改革、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不只是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应该说个税改革有很大的空间。
5.深化金融改革。我在前面也提到了金融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推动债券、期货市场发展”“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我觉得不管是利率汇率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还有很多体制机制性的问题。我国的金融结构有待优化,金融体制有待深化改革,形成现代金融制度。金融改革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突破。
6.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我国的机构改革非常有深度,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新组建农业农村部,就是机构改革的重大成果。把农业部的职责,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的有关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职责整合,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在改革的推动下,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我认为农业农村会有大发展的机会。
(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我觉得有两个亮点:
1.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从全国公路里程来看,不是很大,但对于农村公路来讲,这个里程量还是很大的。新建改建会有质量要求,会有很大的投资。相应地,会拉动当地农民工就业、带动企业发展。这是由基础设施投资带动劳动力转移、带动劳动就业、带动企业发展的很好机会。
2.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和垃圾收集处理。农村和城市的差别,我认为就在厕所上。推进“厕所革命”后农村就可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了。厕所是农村发展的瓶颈,或者说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变的老大难的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防治、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些都是需要政府花大钱的,都是要财政花大钱才能解决的。乡村振兴是补短板,要激发农村社会的创造力。这是大事业,前景一片光明。
(六)区域发展新亮点
我觉得有两个比较大的亮点:
1.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国家区域发展大战略,跟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一体化是平级的,甚至跟“一带一路”有点不相上下,对相应地区会产生长远影响。
2.制定西部大开发新的指导意见。这绝不是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的概念,特别是要跟“一带一路”结合,“一带一路”是西部大开发主要的支撑点。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怎么衔接?要和转移支付的区域均衡的战略作用、和区域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取向结合起来,国家在这里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七)对外开放亮点
我想主要侧重于服务业的开放,还有就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亚太自贸区和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前面我也讲了服务业开放的内容,这里就不展开了。
四、打好三大攻坚战
打好三大攻坚战是2018年的重点,也是未来三年重中之重的任务,是硬骨头,必须要啃。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内容很丰富、很具体。
(一)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
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是金融风险。还有去产能、新旧动能转换,解决“僵尸企业”处置问题。处置“僵尸企业”不能按照过去的做法“搭便车”,要采取新的办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企业兼并重组”。
破产实际上是一种保护机制,但保护机制有一些条件,“僵尸企业”已经过了最佳的破产时间。“僵尸企业”积累的历史性问题特别是债务负担是非常严重的。国家需要对“僵尸企业”中的人的安置给予资金支持。2016年实施“三去一降一补”,国家给钢铁煤炭行业1000亿基金支持补贴,主要是安置人的问题。“僵尸企业”的资产,我觉得要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方式,加快企业兼并重组。
2.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就是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从风险管控上考虑的,主要是解决现行体制存在的监管职责不清晰、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等问题,强化综合监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更好统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逐步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难点,也是重点。
3.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是不能让风险继续滚动。我认为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可以管控的。对城市轨交建设的监管,就体现了债务承担的原则。这是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探索。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严禁各类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等行为。省级政府对本辖区债务负总责,省级以下各级地方政府各负其责,积极稳妥处置存量债务。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提出2018年“安排地方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500亿元,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平稳建设,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
(二)加大精准脱贫力度
主要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是精准脱贫最重要的目标和要求,要跟产业发展、农村发展、区域发展、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和文化等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三)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这个内容很丰富、很具体,目标很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情。有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会负担很重,企业绩效会受到很大影响,国家要给予政策支持。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开展柴油货车、船舶超标排放专项治理,继续淘汰老旧车。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2018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收费政策。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分类处置,严禁“洋垃圾”入境。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加强地下水保护和修复,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这实际上就是国土整治。严控填海造地。严格环境执法和问责。这些都很具体,是污染防治方面的亮点。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新任务、新要求,锐意进取,扎实工作,2018年中国经济社会将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