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西迁”精神 加快人才强国建设

传承“西迁”精神 加快人才强国建设

摘要:2017年11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对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祝大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同时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悠悠岁月,上世纪的1956年,交通大学师生员工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上海迁往西安。60多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始终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定位和目标,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并形成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2017年11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对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祝大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同时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指出:“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交大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才的重视、关心和厚爱,对人才强国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重视,并为人才的成长、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好“西迁”精神的重要指示,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步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党和国家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各方面人才的执着追求、忘我工作和聪明才智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代,人才范围不断扩大,工人、农民的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新社会阶层的职业化、专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我们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必须最大限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团结在党的周围,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特别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为了抢占制高点,赢得发展先机,世界各国都在抢抓新机遇。人才争夺战特别是国际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必须以更大的力度吸引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为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践证明,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得先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我们党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一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团结引领服务,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要明确政治导向,为人才队伍建设把好政治方向;加强人才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使各类人才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加强组织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汇聚人才工作强大合力。二是要坚持以事业发展凝聚人才,为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和作用发挥提供广阔舞台。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科学制定人才规划、出台更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推动以优秀人才为引领的创新发展进程。三是要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为优秀人才集聚提供制度保证。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二、传承“西迁”精神,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的任务十分艰巨。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43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艰苦边远地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关键在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因此,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打贏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是做好新时代人才流动工作的正确方向。

一方面,需要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发扬交大“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创业。新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今天这样的辉煌成就,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血和汗水。交通大学的“西迁”精神,是一次响应祖国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的“行军”。1956年,面对交大“西迁”的战略部署,师生们义无反顾登上列车,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黄土高原。不到半年,6000多名交大人汇聚西安;仅一年多,新校园从黄土地中拔地而起。此后,扎根在三秦大地上的西安交大成为祖国西部的科技高地,累计培养大学生23.6万余名,投身西部建设者达10万人之众。类似交大的迁徙故事绝非个例,“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当时是一代人的集体选择。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困难重重的内外部形势,进行布局调整与边疆开发迫在眉睫。为“备战备荒”,数以千万计的建设者奔赴“三线”地区;为屯垦戍边,百万“知青”向人迹罕至的北大荒进发;为研发“两弹一星”,一大批科技精英隐姓埋名扎根茫茫戈壁;等等。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共和国的奋斗史。今天,中国的发展水平非昔日可比,但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仍在,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新时代的有志青年要发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以及“两弹一星”“北大荒”等精神,响应祖国“西部开发”“乡村振兴”等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业。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