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下党乡经验”

乡村振兴的“下党乡经验”

曾经“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村级办公场所”的“五无乡”下党,而今不仅各项基础设施完备,人均纯收入也从1988年的186元增加到2016年的10716元,整整翻了57倍。

曾有人问笔者,作为乡村振兴的样本,下党乡的发展之路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作为土生土长的下党乡人,作为下党建乡时的乡干部,作为下党脱贫致富的见证者,作为下党乡村振兴的受惠者,笔者深切感受到,下党乡能取得今日之成绩,靠的就是“兴得业、留得人、居得美”的九字真经。

兴得业——打破发展瓶颈 ,让老百姓创业更容易

下党乡距离县城45公里,是寿宁县最偏远的乡。28年前,下党乡的群众外出,需要走20几里山路,才能到达去往县城的公路。由于公路不通,当地的农产品外销和生产、生活材料运输全都靠背扛肩挑,交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全乡的经济发展。要致富,先修路,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下党乡于建乡3年后即开通了出乡公路。后经不断努力,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再后来柏油路又变成了而今被称为“小高速”的水泥路。至2016年,下党乡不仅硬化了45公里的通县公路,还硬化了通往各行政村的通村公路,不仅打通了通往闽北政和的出市公路,还打通了通往浙江庆元的出省公路。而今的下党乡,无论是通往闽北首府南平,还是通往浙江省省会杭州,都可当日抵达。受益于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老百姓不仅生活方便了,返乡创业也变得更加容易。

留得人——打磨新的业态,让农民愿意在乡发展

下党建乡时,总人口6000多人,前几年不增不减,在“人口淡季”,常住的只有2000多人。随着人口的外流,业随人走,大部分村庄都变得“空心化”,有的村庄甚至消失了。因为劳力外流,前几年有部分当年为脱贫致富立下汗马功劳的脐橙林、板栗林甚至茶园都被抛荒了。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从2015年开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下党乡组织成立了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了标准化的茶叶加工厂房,开发了24小时直播的可视化系统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通过APP客户端外地客户可随时点击查看茶园种植管理和茶叶生产加工状态。通过“生态定制茶园”的带动,2016年下党村每公斤茶青价格从原来的年均4.8元增加到20元,每亩茶园的年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茶农收入翻番,茶产业越做越大,一些早年外出的村民开始返乡创业、就业。

居得美——打造宜居家园,让老百姓住得更好

近几年,下党乡结合精准扶贫开展乡村建设,以讲好“下党故事”为抓手,承接省、市委党校学员入驻培训,量身定做“重走一段路、重温一段历史、上好一堂党课、举办一个仪式、夜谈一次心得”项目,提升红色旅游内涵,打造“清新福建、难忘下党”品牌,努力把下党乡打造成党风建设的展示基地、群众路线的教育基地、摆脱贫困的实践基地。目前,下党乡已策划实施30个红色旅游配套项目,其中停车场、污水排放系统、公用卫生配套设施、乡卫生院、城市果园等项目已完工。下一步,下党乡还将以“下乡的味道”为示范品牌,借助电商平台,引入台湾团队,引导和培训农民参与开发、制作、营销具有本土特色的土特产品、手工艺品、特色食品等,精心构建“互联网+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各有不同,但“下党乡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把阻碍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搬走,把乡村建得更美更宜居,就能把农民留在乡村兴业安居,就能让乡村变得生机勃勃。这,不正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所在吗?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8/0412/995804.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昌平区《天北党建之窗》编辑部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09961124,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连元博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