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谢春风:把养成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和自觉(4)

无论是对社会、学校还是家长而言,都应该进一步认识好习性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人生幸福、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同志强调,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美德和好的习惯,这个新时代可能就未必属于他。教育有不同的视角,养成教育是多种视角的一部分。我认为,教育有七大视角

一是世界视角,北京在教育方面一定是要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公民。二是国家视角,合格公民、公民意识、公民道德培养是关键。三是政治视角,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的教育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社会视角,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类文明演进的积极贡献者,或者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五是家庭视角,就是教育人们要孝亲敬老,培养人们有社会性、家庭性。一个人,如果他有好的习惯、好的品德、好的能力,就能造福家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道理非常深刻。如果一个家庭积的是善,是美德,这种美德就会传的很久;如果一个家庭积的是不善,那么祸害也会很久。这句话指出了养成教育对家庭的重要。六是个人视角,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追求美好生活是每个人的梦想,没有人不想幸福,美德和好习惯就是根基。《道德经》有这样一句话,“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就是说,老天要帮助一个人,就用慈善去护卫他。那么,老师如何保护孩子?就是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和美德。七是文化视角,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君子。《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实际上,我们的教育也应该进一步增强君子风范。教育的七个视角综合起来就是立德树人。

从文化视角来看,中国文化实际上就是养成教育的文化。《易经》贲卦彖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段话实际上是对中华文化关注人的美德、关注文明的一个经典表达。中华文化是伟大的文化,所以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在我学习经典的过程中就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们应该向经典致敬,向圣贤靠拢。对于很多概念,像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国民教育等,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通过学习去领会。我认为,养成教育应该从敬畏圣贤、回归经典中寻找初心,把握真实的现实脉动,拓宽光明的未来。

那么,养成教育的初心在哪里?中国教育的初心在哪里?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都是中华文化的初心所在。《中庸》中有一句话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什么意思?南怀瑾对这三句话作了解释。他说,这三句话非常重要,这是《中庸》的开始。南怀瑾还指出,这三句话是大问题,全部的儒家的哲学思想、中国的哲学思想全部的中心要点都在这里。《大学》开篇有三句话非常重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是什么?就是让孩子更明德,让孩子成为社会的亲民,让他的行为能够达到至真至善,我觉得这也是养成教育。《大学》中还指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句话蕴含的道理太深刻了。

我们通过对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成长状态进行研究时发现,北京市的孩子心理成长总体上是健康的,但也有一些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一是同伴关系的困扰,就是同伴关系处理得不好;二是孩子的专注力不够,这可能和孩子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孩子越小越无法控制自己。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老师、家长、社会共同关注孩子,让孩子动静结合,该动则动、该静则静。这也是养成教育。

《论语》非常重要,但是学生在学习《论语》时不能只为了考试,如果仅仅为了考试那就偏了,就功利化了。对《论语》的学习,更多的是修身养性,考试只是考察内容之一。《论语》中谈到的几个观点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子路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如何成为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反观我们的社会,有些高官出了问题,如果他们能有“修己以安百姓”的品德,那么他们就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孔子说的这三句话非常重要,也给养成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砝码。此外,孔子还指出君子要有三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这里,孔子对君子和小人进行了对比。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要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中国人应该进一步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对英雄的敬畏。同时,这也给现在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养成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的敬畏心和敬畏习惯,不知敬畏很危险。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知常,妄作凶”。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规律,就会有凶险。所以说,孔子谈到的“三修三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那么,如果我们按照“三修三畏”去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高尚起来。这些古代经典也在提醒我们,养成教育很重要。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