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中国的探月梦

——听“嫦娥之父”讲述中国人的探月之路

摘要:在前有阻击、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中国科学家自强不息,经过35年的准备及10年论证,终于使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从2003年3月1日起正式启动。如今我们已成功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人造卫星及“嫦娥三号”探测器顺利发射,三者均完成了一定的探测任务并取得了相应成果。未来我们将陆续发射“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和“嫦娥五号”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

搜狗截图18年05月10日1346_3

欧阳自远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点击观看分段视频

中国为探测月球准备了35年,直到1993年探测条件基本成熟,我们才向国家请示是否可以实施,国家同意先行论证。第一阶段论证必要性和可行性,耗时两年;第二步论证发展战略及长远规划,花费两三年时间;第三阶段,论证技术要求是否都能满足,又需要研究两三年时间。再加上其他科研问题,前后我们一共论证了十年。

2004年1月23号,我国的探月计划第一次被批准了,当时申报的经费是14亿人民币。我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嫦娥工程”的情况。“嫦娥工程”不仅要建设与探月相关的全部基础设施,还要培养出一支工程队伍。截止目前,我们虽然发射了一百多个卫星,我们的宇航员也成功的飞上了太空,但我们始终没有摆脱地球的控制,一直是绕着地球转。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曾经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绝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而会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嫦娥工程是中国人第一次设想离开自己的摇篮,因此我们的设计特别小心谨慎。

最先发射的嫦娥一号是一个卫星,我们先让它环绕地球转上三圈,接着冲出地球奔向月球,直到它被月球“抓住”,最后再慢慢调整轨道。为什么要先发射卫星呢?卫星绕着月亮飞,月亮在里面转,一个月的时间它就绕着月球转了一圈,把整个月球包括正面和背面在内全都给探测了一遍。

那么如何监测“嫦娥”呢?我们已有的很多测控站,包括远望号测量船,都因为距离太过遥远的原因测不准“嫦娥”。为了更好的监测“嫦娥”,我们新建了两台射电望远镜,分别是昆明40米直径的和北京密云50米直径的,大概有六个篮球场那么大。再加上之前上海和乌鲁木齐已有的两台射电望远镜,四台射电望远镜在中国的国土上张开一张网,数据由38万公里外的嫦娥一号直接传送到昆明和北京,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准确的监测了。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