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中国的探月梦(2)

——听“嫦娥之父”讲述中国人的探月之路

摘要:在前有阻击、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中国科学家自强不息,经过35年的准备及10年论证,终于使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从2003年3月1日起正式启动。如今我们已成功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人造卫星及“嫦娥三号”探测器顺利发射,三者均完成了一定的探测任务并取得了相应成果。未来我们将陆续发射“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和“嫦娥五号”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

作为我们国家对月球的首次探测,嫦娥一号有很多工作要做,有许多科学目标要达成,其中包括其他国家早已做过的工作。比如,一张地图,别人或许做过十几个版本了,但我们要争取做一张更精准的。还有其他国家没做过的工作,我们更要积极探索。本着这样的初衷和要求,嫦娥一号自发射开始一直在规规矩矩的执行使命,历时13天14个小时19分,行程206万公里到达月球,接着保持距月表200公里的高度绕着月球飞行,并打开相机拍照。照相机在同一个位置会拍三张照片,镜头分别朝前、朝下、朝后,在飞行过程中,三张照片会被衔接起来。为什么要这样拍呢?因为想得到立体的照片。人有两只眼睛,看东西是两个视角,组合起来看到的才是立体的画面,那么三个视角就更加全面立体了。凭借这个办法,我们得到了全世界最棒得月表地图。另外还有一台测高仪器,在飞行的过程中它每秒都会测量一次当时的高度,最终得到了两千多万个高程点。把高程点连接起来就成了立体图,我们据此做了很多张立体图。还有三台专门用来测成份的仪器,它们负责对月球土壤中的矿物、化学元素组成等进行分析,据此我们可以换算出土壤的厚度,氦-3含量的多少及分布情况。测算出的月球上的氦-3总含量大概是103-129万吨,如果能得到有效利用,真的能解决全人类未来上万年的能源需求。

嫦娥一号一共飞行了一年零四个月,期间完成了大量的数据采集、测算和传输工作,当能量耗尽时它就会自己掉落到月球上,所以我们决定为它选择一个地点,主动撞下去,撞到丰富海地区。整个撞击过程通过立体照片被记录了下来,嫦娥一号从距月表15公里开始拍照,一直到撞上月球。嫦娥一号撞月球以后全体参与工程的人员都非常伤心,这是大家的心血呀!它最后撞得粉身碎骨埋葬在月球上,像英雄一样,报效自己的祖国。在为它感到骄傲的同时我们也下了一个决心,以后再也不允许它的后继者撞了,所以后续的“嫦娥二号”命运要好得多。

我们把嫦娥一号的全部数据无偿地提供给全国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凡是有需要的人都可以去下载,第二年,外国人也可以随意使用。细节就不再过多赘述了。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