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周建设: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周建设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周建设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北京语言智能研究基地主任

(在2018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点此观看完整报告

点此观看精彩观点

点此浏览课件

 我们处在什么时代?从科技视野的角度看,人类经历了四个时代:一是体力解放时代,二是合力协作时代,三是效率提升时代,四是智力集成时代。当前的时代就是智力集成时代。智力集成时代的特征就是让机器模拟人脑功能,并且集人脑最聪明的智慧于机器脑,实施类人智力行为,核心目标是解放人的智力问题。

智力集成时代的科技革新目标是四句话:知识在云里,智慧在眼里,行动在口里,幸福在心里。经历高考的同学、同志知道,要把历史知识背下来应该说非常艰难。现在开车的同志要把北京地图记下来几乎不可能。现在,知识在云里。很多抽象的东西我们通过文字阅读来理解很艰难,但通过可视化一看就懂。这是智慧在眼里。现在的人工智能汽车,我们的学术委员会主席李德毅院士是设计者之一。我跟他开玩笑说:李德毅院士,你的汽车就叫德毅吧。智能汽车能做到什么程度?德毅,咱们去天津吧。好的。辛苦了,咱们休息一下吧,好的。咱们回去吧,好的。这就是行动在口里。当然,最终追求的是一种幸福感。

教育在智力集成时代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我认为,教育信息化经历或正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育技术化,使显示达到极致,以AR为标志。我们在讲地球的时候伸出手让地球在我们手上滚动。我们给学生讲心脏的时候,摸摸胸部,学生就可以看到我的心脏是什么样。AR技术是教育技术化的标志。第二个阶段是教育智能化,让算法达到极致,以情感计算为标志。我认为,中国从1978年电视大学开始到2018年,40年时间教育信息化基本走完了技术化阶段,现在步入了教育智能化时代。智能化时代要经历多少年?刚才吴院士预计,知识工程的智能化在30年左右。我认为,教育技术化花40年,教育智能化或许也得30年左右。也就是说,让我们的算法达到一个极致,以情感计算的精准计算为标志,就完成了教育智能化阶段。往下第三个阶段就是教育智慧化,让理解达到极致,机器完全理解人,以人机交互为标志。在智能教育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变革性技术和关键科学问题是需要社会科学界、自然科学界的同仁努力奋斗的。

教育智能化有三大条件:一是教育数据的基础性,二是表现内容的可视化,三是智能算法的精准性。我们要实现教育智能化,就必须有智能教育产品服务于教育。

人工智能如何与教育深度融合?它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我这里给出一个定义,给出近期和远期的目标。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我把它简称为智能教育——AIEF。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计算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科倾向、思维类型、情感偏好、能力潜质,这是AI;根据习得规律Education科学配置教育教学内容Fusion,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这就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近期目标是减负担、激活力、强能力,减轻老师的重复性劳动,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老师会感到不管如何尽力当老师,很多家长还是不满意;学生不管如何尽力读书,学生自己也不满意。为什么?有一些不必要的负担。因此,远期目标是对偏重知识存量考试选拔学生升级方式实施重大技术突破,真正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开辟依据大数据选拔学生升学的新途径。具体地说,尽管高考到目前为止是最佳的方式,但我个人认为,它不是永远的最佳方式。未来,目前最佳的高考方式可能被技术予以突破。我想,人工智能界与教育界紧密团结起来,加重学生负担的升学方式必须打破。至于什么时候能打破它?我不知道,但打破是必然的!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