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新实践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新实践

摘要:在马克思的一生中,世界市场的相关研究,是其长期关注的重点,马克思甚至曾为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专门构想过一部“世界市场册”,虽然最终并未完成,但马克思在其著作中阐发了许多关于世界市场的重要观点与构想。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新创见,是中国就改善世界格局、发展周边关系所做的新探索,也是在中国经济总量日益攀升、在世界市场的角色与地位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对如何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这一经济全球化重要载体的积极回应。在马克思的一生中,世界市场的相关研究,是其长期关注的重点,马克思甚至曾为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专门构想过一部“世界市场册”,虽然最终并未完成,但马克思在其著作中阐发了许多关于世界市场的重要观点与构想。以马克思的这些观点来思考“一带一路”倡议,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突出地表现在:“一带一路”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新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进一步来说,这种新实践可从马克思对世界市场研究的三个核心主题,即属性认定、危机应对和话语权来理解。

1.“一带一路”坚持了马克思对世界市场中性属性的认定。在马克思的研究中,世界市场的本质属性是中性的。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传统的地区贸易逐渐被世界性的贸易所替代,原本由封建国家所主导的世界市场,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工业生产的需求。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图,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这种发展是异常快速与深刻的,以至于马克思也不禁写道,在短短的一百年间,世界市场的发展竟然比以往几个世代的全部发展成果还要大。世界市场的大步向前,正是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重要方面之一,而这一切的结果正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市场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在二战结束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就曾经长期持“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观点,认为存在“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与“社会主义的世界市场”,在世界市场中人为搞乱“姓资”与“姓社”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误读,在马克思的认知中,世界市场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平台,更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反映,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市场的特征也就不尽然相同,但是始终只有一个世界市场,并且其本身并不带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沿着马克思这一思路的继续深入,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因为“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世界市场对谁都是开放的,问题只在于如何才能在这片“汪洋大海”中不断捶打自身,加强本领,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步入现代化所必须经历的,“一带一路”本身正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务实举措。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可以并且应该进一步“开拓”世界市场。基于此,“一带一路”正是社会主义中国就如何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所提供的新愿景,它首先体现了对马克思世界市场中性属性认定的坚持。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