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成都金融量与质的双维度蜕变

改革开放40年 成都金融量与质的双维度蜕变

摘要:40年的努力和发展,成都在金融政策、金融人才、金融生态等方面不断的创新,从而推进金融业健康、稳妥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形成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6月15日,成都市金融办、国资委邀请中欧国际交易所、标普全球评级、中金公司、方达律师事务所等一批在债券融资领域的顶尖金融机构,举办成都交子经济证券化行动计划系列活动之成都市企业境内外债务融资规划培训会。

6月21日,成都金融控股集团驻伦敦代表处在伦敦金融城揭牌成立,将发挥成都、伦敦两地金融合作桥梁纽带作用。

6天时间内,成都金融市场一派忙碌,从国内到国外举办了两次重大金融活动。改革开放40年来,成都金融在改革中稳步健康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金融组织体系从“大一统”的银行即金融的格局,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金融市场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

蜕变:从“面对面”向“键对键”提质增量

成都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早在20世纪90年代,四川省委、省政府就把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提到了战略高度。

1978年底,成都各项存款余额24.9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7.61亿元。截至2018年5月末,成都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达37255亿元,位居全国重要城市第6位,仅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之后;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达30886亿元,位居全国重要城市第7位,仅在上海、北京、深圳、天津、杭州、广州之后。截至2017年末,成都实现直接融资累计1374.6亿元,实现保费收入952.25亿元。

从另外一组数据看,2017年成都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604.3亿元,同比增长8.4%,占GDP比重达11.6%。第九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显示,成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继续保持中西部第一。今年3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成都金融中心竞争力位列全球第82位,较去年提升4位;而5月发布的中国双创金融指数显示,成都排名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六。

回顾成都市40年的金融改革开放历程,成都全市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金融工具和服务更加多样化,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农行、建行、工行、交行、中行等银行在成都相继设立分支机构,以及保险机构业务的恢复,信托投资机构、城市合作信用社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陆续设立,成都初步形成金融机构多元化的行业格局。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随着金融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招商、中信、光大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新加坡华侨银行、东亚银行等外资银行先后入驻成都,成都全市金融机构类型进一步丰富,到今年5月末,成都已有各类金融机构583家,第三方支付机构48家,银行机构网点2646家,有2679个农村村级服务站,农村居民基本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金融服务已从传统的“面对面”向“键对键”提质增量。

金融业务创新从改革初期简单地拓宽贷款业务领域、丰富存款种类、开展银行票据业务到今天的全国首单“双创债”落地成都、“央行科票通”和“双创债”得到国家层面的肯定。

成功创新搭建“农贷通”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成都通过不断创新金融工具和服务,有效地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成都经济金融形成良好互动,全市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

40年间,成都金融从量变到质变。如今,成都被定位为国家西部金融中心,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未来:到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达2500亿元

成都金融随着近20多年的稳步发展,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已初见规模,已成为我国西部最重要的资金积聚地和海外投资目的地,这一切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引领。

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

2018年2月,成都市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大会提出,要遵循金融发展规律,构建现代金融生态。

2018年4月19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为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成都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和《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行动计划》。文件指出,到2022年成都市金融业增加值将达2500亿元。同时,成都未来将围绕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战略先行区”和“国际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区”两大方向,在跨境资金融通、新型金融结算和创新金融市场主体等3个方面打造国际影响力。

据了解,成都自贸区将在打通全球资金进出渠道,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等方面进行创新,积极争取成都境内中资企业外债结汇使用、个人其他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以及通过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进行离岸人民币投资等试点。

近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7-2018)》和“2017-2018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片区制度创新总体排名中,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在投资便利化排名、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排名中,成都区域均位居榜首。

从金融要素上看,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成都托管中心、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成都花木交易所、天府商品交易所、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四川金融资产交易所等一应俱全。

早在2016年6月26日,正式成立首个全市统一的政府投资母基金——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基金。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基金采用母子基金架构,母基金规模为400亿元,其中成都市出资180亿元,前海金控出资20亿元,海内外金融机构共计出资200亿元,将带动2000亿元以上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上万亿元。

随后,2016年10月,成都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正式宣布挂牌成立,结合最前沿的互联网技术,和成都作为中国西部战略发展中心的区位优势,创新金融模式,创建专业化的共享交易平台。该平台以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交易为主要特色,联合融资方、发行方、承销方服务于资产证券化。

纵观成都已有的金融要素做支撑,未来的目标指日可待。

亮点:以金融总部商务区为重要载体

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建设成为一大亮点,总体建设目标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重点突破、创新驱动、分布实施”的原则。

同时,紧紧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和“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区域带动力的西部金融中心”总体目标,以“产业功能区、创新生态链、开放开发平台”建设为核心,加快建设西部引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总部商务区,打造为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载体。

从亮点上看,首先是产业持续聚集,形成了金融产业生态圈。目前,金融总部商务区基本形成了金融机构聚集发展、金融生态较为完善的金融产业发展新态势。截至2018年5月31日,区域内入驻各类金融及配套机构超过1600家,数量位居中西部第一,包括金融类机构518家,本地独立法人机构405家;配套高端服务业机构694家。

目前,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已形成由传统金融机构为主导,要素交易市场、新兴金融机构为重点发展对象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逐渐健全的金融产业生态圈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后是创新驱动,加速了金融科技城的建设。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管部和成都市金融工作局的指导下,由成都金融控股集团打造的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交子金融梦工场在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应运而生,交子金融梦工场一期项目入驻率达100%,吸引了包括数喆数据、质数金服、享宇金服、中金认证、奇点云、贝壳林等45家金融科技类团队入驻,涵盖区块链金融、智能投顾、大数据征信等金融科技前沿领域,金融科技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2018年,交子金融梦工场·天府国际金融中心、交子金融梦工场·交子金融科技中心、交子金融梦工场·金融麦田合计运营面积将超过8万平方米。作为交子金融梦工场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同步推进国内首个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乐活金融城”项目,组建了“西部金融智库”和“西部金融家协会”,开展了“金融大讲堂”活动、“金凤凰人才计划”,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随后,就是讲好“交子”故事,树立西部金融中心品牌。成都金融城坚持以创新创造的“交子文化”为引领,打造交子金融博物馆,旨在弘扬成都作为纸币发源地的诚信创新精神,传承享誉世界的交子金融文化,同时,也将有助于西部金融生态建设,成为西部金融业的沟通、教育平台,助推成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

最后是坚持开放理念,全球推介促进招商引资。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突出在金融总部、新金融等方面的优势,打造行业“领军者”形象。

40年的努力和发展,成都在金融政策、金融人才、金融生态等方面不断的创新,从而推进金融业健康、稳妥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形成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