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创新发展40年(4)

摘要:中国式创新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巨大的市场规模的有机结合,快速迭代的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基本成型,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但在创新主体、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创新人才、成果转化、创新文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来解决。中国式创新仍然在路上。

三、当前中国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创新问题有很多方面,包括创新主体,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创新人才,成果转化,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等等。

关于创新主体。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是企业如果仅仅作为投入的主体还远远不够,如何让企业起到更大的作用,就需要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甚至是过去所谓企业不沾边的基础研究领域,企业也应该逐步走进去。由于企业的创新总体实力还不足,导致中国创新投入比较低,过去通常讲,国外一个大企业的创新投入等于我们一个行业的投入总和。我们应该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一个由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各大高校以及中介服务机构所形成的创新网络,解决好民营企业的创新问题,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

关于核心技术。应该说中国对核心技术的关注还是比较早的,一直在进行相关的布局,但是由于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发展的和平环境,使一些企业长期安于依赖国外的技术。今天美国把核心技术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使有的企业难以招架。应该说,核心技术问题本身是个商业问题。比如芯片,全世界能够生产芯片的不过三四个国家,欧洲国家大部分都不生产芯片,用的都是美国、日本的芯片,为什么他们可以放心用?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国家不会用芯片去扼杀他的产业,但对于中国来说,有些企业不去研发芯片是不行的,中国的芯片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政治问题,由于中美关系的特殊性,芯片很可能成为美国制约中国发展的杀手锏,所以中国必须在这个领域拿到自己的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

中国在技术的研发和布局上,能够经过长期的研发获得这样的核心技术固然不错,但是问题在于怎样利用专利保护好这些技术,以及如何通过专利实现技术产业化发展。虽然现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一,但是在核心领域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17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之中,2017年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高于国外来华发明专利拥有量的达30个,但从维持10年以上的发明专利拥有量来看,国内仍在29个技术领域中数量少于国外。专利是有有效期的,一般来说,专利的价值越高,专利的维持时间越长,我们专利的维持时间普遍短于国外,说明我们仍需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

关于创新人才。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问题,工作条件的问题是老生常谈了,包括科研条件、科研设施、科研经费等等,除此之外比较大的问题,一是氛围,尤其是对创新失败的宽容度,根据某些现行的评价指标,创新失败之后就很难再获得项目,同时职称评价或者工作业绩评价等方面也会受到影响。二是保障,创新人才并不一定对生活条件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他们很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和由知识产权所带来的合法收入,这个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修订) 》当中基本得到解决。

创新人才不仅仅是指固有意义上的高端人才,从领军人才到高级技工都值得关注。领军人才虽然可以研发出成果,但是最后这个产品要做出来,还是要靠一线的高级技工。所以现在各地对各个领域的人才都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非常优惠的政策措施来争夺创新人才。

关于政府支持。过去西方国家指责中国政府违规支持企业,WTO对政府支持企业创新是有规定的,西方国家对创新也是由政府给予支持的,但通常政府支持的资金要和企业的资金配套,给予支持的比例是有限的,时间一般在五年左右,过期就取消了。反观我们在有些地方的支持效果并不是太好,比如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就发现有些企业拿到了政府给予的创新资金之后,并没有真正进行创新,后来经过追查又追回来。

政府的作用在于通过政府的支持,使一些创新企业不至于一开始就“死”于资金短缺,通过一段时间的支持,政府能够在企业创新竞争当中找到最优秀的企业家,找到最有能力把技术应用到市场当中去的最佳商业模式。支持本身不是目的,结果才是。

从理论上来说,政府对于企业的支持应该掌握最佳的支持力度和最佳的时间。如果支持力度过小,没有达到企业创新所需要的支持力度,创新的支持政策是无效的;如果支持力度过大,给的过多,时间过长,又可能使企业产生对政府支持的依赖,反而失去对企业创新的激励和创新模式的选择作用。

关于技术标准。通常说超一流的企业是做标准的,把标准提升到知识产权之上的地位,而且在现在的标准竞争当中,大有把专利强行绑入标准的做法,这种做法在国际上是受抵制的。国际上认为标准应该是公共产品,标准在实施当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专利,但是这种专利应该是合理的,必要的。

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家共同合作共同发展,获得共赢。在这样一种发展理念当中,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强调标准的竞争功能,而应该强调标准的公共功能,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标准的时候,不是先考虑自己怎么获利,怎么排斥其他企业,而是尽可能的组织行业内的企业,甚至是外资企业,共同制定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标准,减少在未来的产业发展当中出现恶性竞争。

总体来说,中国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创新体系。但是,很多创新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有些问题甚至可以说刚刚破解,还有待落实。

四、未来创新的发展方向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创新概念,包括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战略科技力量、产学研深度融合和战略科技人才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读的新概念,也是我们未来创新的任务。

就中国目前的发展而言,眼前迫切要实现的目标或多或少都依赖于创新。加快脱贫、保障就业、产业转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需要各个方面的创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美好生活”比过去提出的生活质量的概念标准更高,不仅仅是要取得GDP,而且要让人民能够有获得感,能够明显缩小收入差距,能够整体提升人民从衣食住行到生活环境的生活质量。要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升经济体系的质量,仅仅依靠现有的产业增长是不够的,还要依赖于未来的创新。

2018年要重点做好以下10个方面工作:一是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大支撑。二是加强面向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进一步增强创新源头供给。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型创业与成果转化融通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行动,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五是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战略任务提供支撑。六是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七是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八是完善人才发展环境,培育造就创新型高水平人才队伍。九是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任务落实,进一步释放改革动力活力。十是持续优化政策环境,营造浓厚创新文化氛围。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