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盛夏的“潜伏者”

蝉,盛夏的“潜伏者”

摘要:一只蝉从幼虫羽化而来,需要在地下蛰伏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破土而出飞上高枝,寿命也只有一夏而已。

幼虫期的蝉

商代青铜器上的蝉纹。

国家博物馆藏青铜蝉纹鼎(清)。

沫蝉

角蝉

象鼻蜡蝉

夏日炎炎,树叶如冠,蝉鸣阵阵。不少人对蝉厌恶至极:外形丑陋,聒噪不已。殊不知,没有蝉鸣的夏天是不完整的。一只蝉从幼虫羽化而来,需要在地下蛰伏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破土而出飞上高枝,寿命也只有一夏而已。

1.无蝉不夏天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勾起了很多人童年的回忆,歌词中提及的“知了声”,相信也是人们记忆中夏天的组成之一。    

蝉属于同翅目蝉科,全世界已知约3000种,我国有200种左右,它们在自然界出现的时间长短不一。最常见的蚱蝉,是蝉科昆虫的代表种,俗称“知了”。其幼虫期又被称为“知了猴”“结了龟”或“蝉龟”等,为同翅目蝉科体型最大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鸣是炎热夏季的背景音,自古以来就以“洪亮”而闻名,这要归功于它肚子上的膜发生器。昆虫学家发现,雄蝉腹部下方有一对白色的半圆形音箱盖,腹部里有鼓膜、发音肌、褶膜和镜膜,还有一个空壳的共鸣室。当它“唱歌”时,先收缩发音肌,使富有弹性的鼓膜尽量往里拉,然后发音肌迅速松弛下来,鼓膜恢复原状。就这样,发音肌在收缩与扩张之间,鼓膜随之凹凸,这种连续不断的机械运动最后就会产生声波振动。当声波传到腹部的褶膜和镜膜时,通过发音肌收缩的快慢调节鼓膜发出音调的短长。当声波与空气一起通过共鸣室时,声音就被放大。这时,音箱盖也会随着声波振动而抑扬顿挫。    

在人类听来没什么变化的叫声,蝉的世界里却有三种意思表达:集合、求偶和受到惊吓。有人测试过,每只雄蝉在寻求配偶时发出的鸣叫声,高达80分贝至100分贝,这相当于一个运转着的汽车发动机或剪草机的噪声。虽然聒噪得令人心烦,但人类对这种噪音毫无办法。美国昆虫学家克雷格·吉布斯曾笑言,“这是雄蝉寻找伴侣时发出的呐喊,人类耳中的噪音,在它们听来却是爱的呼唤。”

并不是所有的蝉发出的都是“知了知了”的声音,像北美蝉的声音为有节奏的滴答声或呜呜声,好似鸟儿在歌唱一样。每当蝉在树枝上引吭高歌时,它那尖细的口器就会刺入树皮吮吸树汁,两不耽误。

夏天,雌蝉产卵后一周内即死去。靠吸食树根汁液吸取营养的卵,一个月左右就会孵化成幼虫,它们起初会待在树枝上,但秋风吹过便落到地面上,然后就会本能地寻找柔软的土壤往下钻,一直钻到树根边,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树根液汁度日。每当春暖花开时,幼虫即向上移动,吸食植物根的汁液;冬天到来后,它们便又钻入土壤深层,以此避寒。如此往复,它们要在黑漆漆的洞穴中经过漫长的若虫期,一般会存活几年以上,有的种类甚至可活十几年,可谓是昆虫中的“寿星”。

虽然它们很少在阳光下生活,几乎一生都“潜伏”在黑暗的地下,但它们又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傍晚时分在树旁燃起火堆,同时敲击树干,蝉就会出现在火旁,很多捕蝉人会利用这一特性将其活捉。

本文关键词: 沫蝉 盛夏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