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初心使命(3)

毛泽东与初心使命(3)

摘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毛泽东一生的追求。毛泽东曾说过:“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这就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人规定的初心和使命,他自己也完完全全是这样去实践的。这里,我们仅仅从几个侧面,管窥毛泽东在初心与使命上的坚守与践行。

为国家和民族深谋远虑、殚精竭虑

毛泽东一生都在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谋划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战略。到了晚年,他更加急切地思虑和挂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大业,思考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1963年9月,就在毛泽东即将进入70周岁的时候,他在修改《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时深刻指出,在我们基本解决了社会制度问题后,“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为此,他特别提出:“应当以有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我们的工作。”毛泽东思考的基点和核心,就是为了使社会主义的中国更加强大,一切工作都要早做准备,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出发考虑问题的深谋远虑。毛泽东领导制订国家发展长期计划时,首先考虑的是基础工业和战略基地。1964年期间,他在研究“三五”计划设想时特别强调,不仅要抓好农业和国防工业这“两个拳头”,还要抓好基础工业这“一个屁股”。他不断提醒人们:准备好了敌人可能不来,准备不好敌人就可能来;把一切都准备好,敌人要来也好办;没有准备不行,要有备无患;任何工作,都要从最坏的可能性来设想和部署。

毛泽东始终极为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他生前圈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就是有关唐山地震的。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强烈地震,天津、北京等地震感明显。这时的毛泽东,基本处在昏迷半昏迷状态。他一清醒过来,就关心唐山震情,亲自过目震情报告。当秘书报告地震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时,毛泽东放声大哭。身边人员回忆说:“我第一次亲见主席嚎啕大哭。”8月18日,经毛泽东亲自圈阅批准,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

毛泽东是带着祖国还没有完成完全统一、人民还没有真正过上富裕生活、民族还没有实现伟大复兴的遗憾离开人世的。但他始终相信,这些“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