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左鹏:新时代标示新方位——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2)

其次,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作出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决定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正确把握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认清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此后一个时期,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提法没能很好的坚持下来,阶级斗争曾被一度认为是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重新回到党的八大路线上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我们党一直坚持这一论断,并始终致力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原先概括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供给方面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都已进入世界前列。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我们不仅生产了丰富多彩的商品、基本满足了人民物质文化需要,而且产品大量出口,“中国制造”享誉世界。这充分说明,我国的社会生产已经今非昔比,“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已经不符合今天的实际。

从需求方面来说,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努力,我国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在稳定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原先提出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现在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更广的要求。比如,人们的食品消费开始从吃饱吃好转向吃出品味、吃出健康、吃出文化,人们的生存型需要逐渐升级为享受型需要、发展型需要。需要的层次在不断拓展,需要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除物质文化需要外,人们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也在日益增长。面对需要层次的提升、内容的增加,继续使用“物质文化需要”的表述已不足以反映人民需要不断变化的现实。于是,党的十九大用“美好生活需要”取代“物质文化需要”。与需要相比较,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凸显。比如,部分中低端产品的供给过剩和中高端产品的供给不足并存,公共服务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等等。

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重大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必然对我国发展全局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就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而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再次,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基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新的战略安排作出的。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要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第—步,到1990年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前两步目标如期实现之后,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12年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2017年党的十九大到2022年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明确要求,又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不仅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线图、时间表更加清晰,而且意味着原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提前15年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则充实、提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新的“两步走”,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来完成。

最后,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基于我国所处国际环境发生新变化作出的。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历史机遇期。过去,世界上通行的市场运行规则、国际交往规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反映着它们的利益和要求。现在,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

中国的经济总量,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到2016年是日本的两倍还多;从2010年不足美国的一半,到2016年已接近美国的2/3。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十年之内超过美国应该不成问题。2013—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的发展是任何国家、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基本现实。而美国,特别是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奉行所谓的“美国优先”,先后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伊朗核问题协议,同中国、欧盟、日本等产生贸易摩擦、搞保护主义。世界形势的变化影响着其他国家及人士对中国的认识和态度。总之,中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树大招风”效应日益显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势力对中国的阻遏、忧惧、施压不断增大。

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中国的迅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积极倡导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支持。我们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投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成功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等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彰显了我们深度参与和引领塑造全球治理的实力和能力。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处于世界体系边缘的旁观者,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为解决人类问题不断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的新变化,需要我们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而这种认识和把握的结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