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三种惯性思维让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破除三种惯性思维让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摘要:当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总体上是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年轻干部破格提拔,要看主流、看长远、看本质,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支持,绝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更不能盲目放大、全盘否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做好新时代年轻干部工作,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建设一支忠实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

当下,提到年轻干部,一些人认为他们“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也有一些人抱着他们以后机会还多等心态,不敢大胆任用。

由此看来,提拔年轻干部需要破除以往惯性思维,树立新观念:

破除论资排辈的思维和做法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近日的调查显示,论资排辈现象,是很多年轻人觉得前景迷茫的一个原因。

有多名资历尚浅的乡镇年轻干部说,因为年轻、学历高、会电脑等,承担了很多工作和杂事,自认平时比起不少“老人”算得上“能者多劳”,但一旦有晋升机会,便遇到“熬年头”“论资排辈”的考虑,这让他们感到“迷茫”“沧桑”。

从制度层面看,我国目前已经实施了相对规范的离休、退休制度,对干部离休、退休的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对于领导干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不再担任实职领导干部的年龄并无统一规定,导致许多领导干部一直到离休、退休年龄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长期占据领导职位,导致年轻干部无法得到顺利升迁,对年轻领导干部的培养带来诸多阻碍。

要冲破传统阻力——

首先,要确立“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干”、“谁先成才谁上”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

其次,要打破“按部就班”。对年轻干部,除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标准不能破,其他条条框框都要敢于打破,在职级层次、任职年限、学历等方面“不拘一格”,做到量才使用,当用则用、用得其所。

同时,要探索采取“升级不升职”等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办法,使年轻干部冒尖有甜头、干好有奔头。

最后,要打破“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对年轻干部尤其是破格提拔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动态管理、跟踪考察,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切实解决“能上不能下、能升不能降、能进不能出”的老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既需要经验丰富的“老人”带路,也少不了充满活力的“新人”担当。在干部的选拔、培养中,统筹兼顾、合理任用各年龄段的基层干部尤为必要。片面追求干部队伍年轻化,或是一味论资排辈,不仅不利于有效开展各项工作,也会打击干部的积极性。

破除任人唯亲的思维和做法

在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方面,有一些不良倾向需要警惕:

比如,在有的地方,给地方和部门领导当过秘书的年轻干部提任比例太大,成了“利益均沾”;少数年轻干部“火箭式”提拔,经查有些都与领导干部沾亲带故。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分析,这实际涉及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领导身边工作的干部,领导了解熟悉,但群众不熟悉;在基层工作的干部,领导不见得全了解,但基层的党员群众却看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这就要求,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不能以领导意志为唯一准绳,而要加大群众公认这个标准的力度。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认为,“有的年轻干部的提拔靠关系、有背景、走门子,这样的例子确有存在,其根子还是不正之风。选拔年轻干部不是选拔个别人,而是选拔一批人、一代人。不正之风必须坚决打击。”

破除逢提必疑的思维和做法

近年来常提的“80后”、“90后”、最年轻的处级干部或厅级干部等等,听起来好像都有一种对年轻人不是很放心的感觉,当然与年轻人年纪小、资历浅、经验不足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有一些人是存有“妒忌心理”,或认为存在什么“猫腻”之事,所以往往“常疑之”,特别是对年轻干部。

用“放大镜”看待年轻干部,极其容易产生“逢提必疑”现象。公众并不是质疑年轻干部的年龄,而是质疑年轻干部年纪轻轻就能走上领导岗位的原因。他们是有真才实学么?是德才兼备么?是否有后台?是否有背景?

“逢提必疑”有打击一大片之嫌,总认为所有的年轻人不应该担任领导职务或认为年纪轻轻就能走上领导岗位肯定存在不正常的举动,哪怕相关组织部门负责同志出来说话了,说选拔年轻干部都是符合干部任免程序的,也有人会质疑。

这种不够信任、不够放心的心态,对年轻人开展工作不利,让他们总有一种缚手缚脚的感觉,往往让他们心理有种顾虑,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如果长期如此,也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危害甚大。

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根正苗红”的年轻干部要用发展战略的眼光培养和使用好,毕竟历史的车轮是向前行的,“少年强则国强”,大众也应多给些年轻人鼓励。

当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总体上是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年轻干部破格提拔,要看主流、看长远、看本质,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支持,绝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更不能盲目放大、全盘否定。

(据“人民论坛网”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