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北京脊梁:明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2)

【2018-08】北京脊梁:明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2)

空间布局:明北京中轴线的构成

明北京城突破了元大都城平面分布的功能布局模式,在吸收利用明中都及南京城的形制布局的基础上,集中国古代都城设计理念之大成,形成了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模式,重点突出了紫禁城的核心地位,达到了体现皇权至上和封建礼制,以及传统布局艺术的最高境界,充分显示出明代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气势。

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配置了体量巨大的各种建筑,从最南边的永定门,到最北边的钟鼓楼,中轴线沿线既有御路、街道、河流、桥梁,也有城门、城楼、宫殿,还有以轴线对称的方式组合分布的建筑,如太庙与社稷坛、天坛与先农坛等。在这条轴线上的建筑,依据建筑的功能、性质和重要性,有差别、有秩序地安排它们的位置,形成错落有致、抑扬顿挫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不同建筑形态不一、结构各异,给庄严的北京城增添了几分意趣。这些象征着国家权力、国家祭祀和国家礼仪的建筑,是中轴线的构成,更是组成了一条内容完备的国家政治、祭祀和礼仪的轴线。

纵向来看,明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由三段构成。最北端是钟楼和鼓楼。钟鼓楼在元代就有,明永乐时重建,主要功能是报时,也兼具报警和礼仪功能。钟鼓楼往南,地安门是皇城的北门,与天安门遥相呼应。接下来则进入到了中轴线的中心,自北而南分别是景山、紫禁城、棋盘街以及正阳门等,这也是中轴线最为突出且最精彩的部分。继续往南,经过正阳门外大街,最后以永定门作为中轴线的完美收尾。这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串联起来,规格严整、设计精密、气魄宏大。

除了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外,还有不少建筑是通过中轴线左右对称,以此增强城市布局的规整性。从永定门进入北京内城,所能看到的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可谓比比皆是——祭祀坛庙有天坛与先农坛,太庙与社稷坛,日坛与月坛;宫殿有文华殿与武英殿,东六宫与西六宫;城门有崇文门与宣武门,东华门与西华门等。这些对称分布的建筑,与轴线上的建筑一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中轴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