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真信真研真用马克思主义

真学真信真研真用马克思主义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对于以科学研究为终生事业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只有做到真学真信真研真用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掌握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从而履行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神圣职责。

真学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作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正因为有这样一种特殊地位和意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成为我们的必修课。真学,就要下大力气、下苦功夫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使其真正成为我们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真学,就要永不满足、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把读经典、悟原理当作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坚持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真学,就要熔古铸今、有机结合,从整体的高度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要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结合起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真信是根本。信仰与信念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带根本性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建立在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基础之上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了坚实的依据。真信,就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无论荣辱得失,还是生死考验,都能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真信,就要信奉它的基本原理、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不作“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而是体现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担当。真信,就要彰显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自觉,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理直气壮地批驳怀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各种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

真研是责任。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其诞生已有170年的历史,却依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就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研究,并正确诠释和解读,以便传承其智慧、坚持其发展,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真研,就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学术关注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落实到研究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实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真研,就要适应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要求,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从多个学科和角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多层次、多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真研,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科学理论走入生动的社会实践,成为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

真用是目的。真理的力量在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我们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真用,就要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并贯彻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真用,就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智慧和力量。真用,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作用的唯一的、根本的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代境况和责任担当决定了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结合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以此自勉自励、不懈努力。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中,将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有机统一,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贡献;二是把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是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作为根本遵循,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四是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培育一批研究创新的理论人才、一批应用对策的研究人才、一批拥有话语权的学术人才;五是以新型智库建设为重要契机,建设好研究、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阵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