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3)

中国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3)

摘要: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前提、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从长远角度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框架下国家安全状态以及如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全面系统看法,是从战略高度对影响国家安全的各种因素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各种战略政策举措的整体连贯把握。

创建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

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中国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由准则、宗旨、根本、基础、保障、依托这六个方面构成。

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准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但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谋求势力范围;但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坚决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的集中体现。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把人民安全放在最高位置,归根到底就是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其核心是巩固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是维护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这就要求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坚决防范“颜色革命”,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实现国家完全统一。

以经济安全为基础。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最大的安全,不断提高国家的经济整体实力、竞争力和抵御内外各种冲击与威胁的能力。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预防为主与底线思维、维护国内发展安全与国际合作竞争博弈的关系,特别要注重金融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科技安全、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生态安全、产品安全等,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以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为保障。要重视军事、文化、社会等领域出现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遵循不同领域的特点规律,建立完善强基固本、化险为夷的各项对策措施,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军事安全直接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和长治久安,文化安全事关全局、利在长远,社会安全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通过促进国际安全来增强自身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搭建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

这六个方面共同撑起了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的整体架构,决定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基本取向。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