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中非命运共同体宏伟蓝图(2)

擘画中非命运共同体宏伟蓝图(2)

摘要: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依托和归宿。让中国和非洲都成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家园,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打造幸福共享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几十年来,中非合作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中非合作成果已经体现在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此次北京峰会更是把“增进民生福祉”上升到了发展中非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高度。

华东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所长沐涛注意到,北京峰会宣布的对非合作“八大行动”几乎都与增进非洲民生福祉紧密相关。例如,实施50个农业援助项目、派遣500名高级农业专家、培养非洲青年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农民致富带头人等举措,将助力非洲基本实现粮食安全,解决温饱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再如,非洲人口的高死亡率严重制约了非洲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将通过优化升级医疗卫生援非项目、为非洲培养专科医生等行动,帮助非洲人民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延长非洲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

沐涛表示,一切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中非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彼此的发展,让中非人民在发展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和实惠。中非关系发展以民生为导向,既是中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国际延伸,也是对“新殖民主义论”“非洲陷入中国债务陷阱论”等抹黑中非合作论调的有力回击。

打造文化共兴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交融共存,将为双方各自实现文明复兴、文化进步、文艺繁荣提供持久助力,为中非合作提供更深厚的精神滋养。

“中非关系发展到今天,需要通过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这样的机构,在国际上发出非洲研究的中国声音,为深化中非关系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张忠祥表示,中非人文交流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高度的政治互信、繁荣的经贸合作相比,仍亟待加强。中非都拥有古老灿烂的文明,都应该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在交流互鉴中为世界文明多样化作出更大贡献。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等举措,将有利于整合壮大国内非洲研究力量,并为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提供知识和人才储备。

在罗建波看来,能力建设是中非合作新的生长点和着力点。中非双方未来需要注重开展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在互学互鉴中推动非洲国家的能力建设。当前,非洲国家“向东看”,不只是看好中国的投资和援助,也希望借鉴和学习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中国道路本质上是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实现现代化的成功探索。中国已经向世界证明,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独立自主地探索出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就为非洲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很好的参照。

打造安全共筑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和平稳定是久经磨难的非洲大陆最殷切的期盼。

罗建波表示,长期以来,中国通过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支持非盟的集体安全机制,在打击海盗、反恐等方面支持非洲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参与解决非洲地区热点问题等途径,为促进非洲和平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北京峰会宣布设立中非和平安全合作基金和中非和平安全论坛,这些举措将为中非安全合作与非洲安全能力建设提供更大支持。

在陈明昆看来,携手打造安全共筑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中国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非洲安全问题异常复杂,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强制性武力压制不是解决非洲安全问题的“治本”之道。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强调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对非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的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北京峰会宣布了对非合作“八大行动”,其中的每个方面都是为了帮助非洲实现可持续的自主发展。这将有利于从根本上保障非洲国家的长治久安。

打造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依托和归宿。让中国和非洲都成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家园,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罗建波表示,非洲的生态存在脆弱性,面临气候变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等诸多威胁。这要求非洲在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中国有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积极意愿,帮助非洲更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就是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

陈明昆认为,把“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列为未来3年对非合作的专项行动,是北京峰会的一大亮点。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跨越式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可以看作是中国发出的宣示和号召:中国企业在促进非洲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既与中国国内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也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国际情怀。

记者 毛莉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