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李志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整体逻辑(3)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主要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观点,“十四个坚持”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要求。“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这一思想?我认为应该从六个方面来看,下面我具体地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核心要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个关健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四个关健词的中间两个是这一思想的主题和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什么?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少的。同时,又要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特征,因此,“新时代”也非常重要,这就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基本问题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所有的具体问题都是围绕这两个大问题展开的。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句话听起来很普通,我们讲了几十年,大家也都耳熟能详,有些人甚至觉得这句话没有多少新意,但它却是最重要的一句话,因为它是管方向、管道路的。道路问题、方向问题是第一位的。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习近平同志在“7·26”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当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我们强调这一点是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针对性的。近年来,一些人对“中国往哪里去”存在种种模糊认识,有人主张回到过去,有人主张全盘西化。针对种种错误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来看,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科学社会主义,既有坚持又有发展。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坚守,最突出的有三点: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概念上作的全新概括。还有,我们过去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构成的,党的十九大将其拓展成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再有,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统揽“四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这些都是理论创新。更重要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