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张云飞: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2)

二、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需要是历史的一个原动力,那么人的需要是丰富的、多样的、全面的,除了有物质的需要、精神文化的需要,还有一种重要的需要——生态环境的需要。由于过去我们对此重视不够,导致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过程中,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同志提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他突出了生态环境的需要,而且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的重要目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生态环境需要的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里突出了要生产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关于这个问题,我分三点给大家讲一下。

(一)坚持以生态惠民为基点

现在,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经过治理已有所好转,但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的威胁还依然存在,在某些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距离,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这就要求我们要下决心、花功夫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

怎么来解决呢?习近平同志指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中国共产党就是要顺应老百姓的期待,就是要为老百姓做好事。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关系我们能不能够践行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人民群众有这方面的需要,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办法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我们今天坚持生态惠民,就是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现实需要,就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把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的优先领域。

第一,我们要向空气污染宣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不仅要让人们呼吸上新鲜的空气,而且还可以仰望星空。第二,我们要向水体污染宣战,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不仅要让人们喝上干净水,而且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第三,我们要向土壤污染宣战,还给老百姓泥土芬芳,不仅要让人们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而且要像大地一样厚德载物。《周易》有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是乾,地是坤,天是刚健有为的,地是厚德载物的,我们向环境污染宣战,这是表面上的东西,关键我们还要培养老百姓包容的美德。第四,我们要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为人们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而且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建造。尽管我们在大地上的耕耘播种很辛劳,但我们可以从收获中得到美的感受。

(二)坚持以生态利民为手段

我们要从民生福祉的高度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必须自觉地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不能一讲生态文明建设就不要经济发展了,也不能一讲经济发展就不要环境保护了。这种对立思维是不对的。我们要把人民富裕、国家强盛和中国美丽统筹起来。怎么办呢?就是要坚持生态利民。

如何来坚持生态利民呢?

一方面,我们要把经济建设成果切实转化为优质的生态产品。生态产品的含义应该比绿色产品的含义更为广泛,提出的要求更为深刻。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我们现在有条件有能力来治理环境污染。我们要加大生态环境方面投入,推进生态方面的建设。国家要逐步建立常态化的稳定的生态文明建设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夯实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水平,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我们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贫困人口。因此,我们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支持生态脱贫和生态扶贫,大力扶持生态移民,打破贫困和环境的恶性循环。贫困与环境之间有一种恶性循环的态势。一些地区老百姓的生活困难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然而由于生活困难就不断以粗放方式对待自然,乱砍滥伐,导致环境恶化,又加剧了贫困。如何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呢?我们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注入生态上的考虑,要进行生态脱贫和生态扶贫。比如说,通过植树造林,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来使他们脱贫;通过治理水土流失来增加发展能力,以解决贫困问题。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当中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享发展,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创造和培育优质的生态产品。如何培育优质的生态产品呢?第一,我们要严格生态环境标准,按照节约、清洁、低碳、循环、安全、高效的原则,不断增强物质产品的绿色含量和生态含量,促进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向绿色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第二,我们要在加大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供给的基础上,通过绿色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生态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和经济效益。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我国最终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坚持以生态为民为目标

要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享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把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我们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前头我们讲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我们要围绕着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来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必须定位在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上。这样做反过来也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权益(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有什么样的权益(权利)就有什么样的义务;同样的,有什么样的义务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权益(权利)。现在,我们对于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的义务强调得比较多,但是老百姓在这方面有什么权益(权利)我们强调得比较少。一旦老百姓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权益受到了侵害,用来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确实不太多。那么,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在这方面要有所创新。

那么,什么是生态环境权益呢?这是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领域中享有的一切权益的总和,包括生态环境事务上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因此,我们在相关法律中对环境公益诉讼已经作了规定,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要进一步推动相关立法工作,要同损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的一切行为进行坚决斗争,要同生态环境领域中的消极腐败进行坚决斗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要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的基础性,独立性和专门性,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明确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