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牛凤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美丽中国(2)

三、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保证

美丽中国建设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是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的一场革命。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改革生态环境体制、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这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从两个方面看:

第一个方面,从总体上看,我们不乏建设美丽中国的自觉,但似乎少了一些自信,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什么是不乏自觉和缺少自信?就是对美丽中国建设的认识足够高,相关理念、目标、标准也不输一些发达国家,有的甚至世界领先,但一遇到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又缺少定力,或是否定过去的发展成就,或是无视在美丽中国建设上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脱离中国的特殊发展阶段,过度渲染与发达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的差距,这些都是不自信。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大规模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我国人口基数大,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人民消费结构仍在升级之中,能源资源消耗总量近期还难以降下来。节能减排、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任重而道远。长期坚持不懈,扎实推进,方能达成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第二个方面,生态环境是公共物品,具有高度的外部性。美丽中国是集生态环境产品之大成,其效益跨越区界、省界甚至国界,不同的阶层、群体、个体对生态环境质量有着不同的诉求,受到的影响和支付的成本也不相同,即使同一个阶层、群体和个体,在不同时期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诉求、受到的影响、支付的成本也不总是一成不变的,有时甚至是对立的。建设美丽中国,各个地区面临的主要矛盾、建设条件、必须完成的任务不同,获得的生态环境收益与支付的建设成本也不总是相互匹配的。美丽中国建设中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要求在提高全民生态意识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监管体制、机制。我认为,这里面核心是调整、协调、重构美丽中国建设中的相关利益关系,实现建设成本与收益相互匹配,责权利相统一。

四、治理污染居美丽中国建设的优先地位

由于我国几十年持续快速地发展,资源强度消耗,“三废”排放日积月累,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挑战和问题,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应回避,必须高度重视。治理污染,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直接关系亿万群众的民生和健康,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第一大任务,也是第一大难题,刻不容缓。在治污方略上应把握五个要点:

第一,治理污染要优先于气候变化应对。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规律的认识还是初步的,仍有诸多的未知,因此,把近几十年气候变暖归纳于人类活动的依据并不是十分充分,尽管这种观点在国内外占据主流地位。大家想一想,同一个地球上的同一个地点,白天和黑夜的温差那么大、一年四季的温差能够达到几十度,这是太阳光照的原因,而对于太阳的变化,我们现在又认识几何?对于太阳变化的周期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我们现在的认识又有多深?

气候变化不等于大气染污,但是大气染污必须从国内着力治理,中国的污染只能靠中国人自己去治理。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制成品净出口为外国承担了部分排放,我国排放与增长脱钩,排放总量迎来拐点还需要较长时间。气候变化应对更多的是国际政治博弈和国际经济竞争问题,各国应该承担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当然,对于“共同但有区别”怎么界定,各国会有各国的解释。我国是实施领跑还是跟跑战略,要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估。在不同领域采取不同战略,例如,在绿色产业转型、发展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采取引领和超车战略,可能就是正确的选择。

第二,因源施策。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和历史原因,也有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等人为原因。因此,要因源施策、对症下药。其中,自然的原因是顺应、适应、因势利导问题。例如,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大气环流有时发生着决定性影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源于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煤改气对于治理空气污染有效,但要支付很高的成本,对外部天然气供应的不确定性和使用中的安全风险也应该未雨绸缪。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排放污染是减少排放、降低污染成本、缩短发展阶段问题。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设施、装备必须立足于国内生产,没有重化工业的支撑是不可想的。因此,在治理污染问题上,因为发展方式、体制机制原因,才有转型和改革;因为技术问题,才有技术创新。

第三,防治并重。采取果断措施关停污染成本不可承受的“三高”产业,转移高排放企业到环境容量较大地区,通过技术革新、节能减排提升资源能源效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和环保产业发展,促进绿色消费风尚的形成,等等。这些既是对污染存量的治理,也是在源头上对污染的防治。

第四,治理污染的基础在技术进步。污染是人类生产生活排放超出环境承载力的结果。减排是治理污染的中心和主题,而减排的基础在技术进步。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减排增效,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清洁能源体系的建立依赖于技术进步,热干岩、可燃冰的开采利用离不开技术进步,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要车好、油好、路好、人好,本质上也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基础在人才队伍建设,在于人才发挥内在的创新创造积极性,而人才发挥内在积极性的基本条件有两点:一是生活无后顾之忧,不为日常琐事而分心;二是拥有自由思想空间,不为体制机制和环境所束缚。没有这两点,我们空谈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很多都是空话。

第五,治理染污的目标要积极妥稳。生态环境质量与发展阶段具有对应性和高度相关性。治理污染的目标、标准过高过急,虽然会形成治污的社会压力,但脱离实际的目标实行起来成本非常高,也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不利于污染治理的扎实推进,并且也损耗治污的社会共识和凝聚力。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