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解说词(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3)

《平“语”近人》解说词(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3)

摘要:本集节目以信念为主题,从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典故,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内涵。

为什么志向具有如此伟大的力量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志向往大里说叫作理想,往小里说叫作目标。一个人有了理想,有了目标,才会有决心,有勇气,才会去做那些常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举一个例子,《后汉书·耿弇传》,讲了一个叫作耿弇的大将军的故事。这个大将军怎么回事呢?当年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耿弇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只有21岁。然后他就去投奔南阳的刘秀,跟刘秀起兵。当时他就劝刘秀,说我们去收复河北,然后再从河北平定山东,然后我们就可以安定天下了。那时候刘秀也不过是一小股力量,耿弇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所以谁都觉得他这个说法太夸张了,不可能实现。可是,耿弇因为有了这样的志向,他就产生了那种拼命三郎的勇气。

举例子,有一次打山东的时候,他的腿被敌人的箭射中了。怎么办呢?他抽出佩剑来,直接把箭头砍断,接着战斗。就因为有这样舍生忘死的勇气,所以耿弇真的成了常胜将军。他原来预设的目标,收兵河北也罢,平定山东也罢,乃至于帮刘秀安定天下也罢,就都实现了。所以刘秀看着耿弇,很感慨地说了一句话,叫作“有志者事竟成也”,现在大家熟悉的“有志者事竟成”就出自这儿。

其实不光是耿弇,我们熟悉的勾践卧薪尝胆也罢,还是司马迁发愤著书也罢,还是说祖逖击楫中流也罢,这些人之所以成就别人成就不了的事业,不都是因为有志向在背后为他们加油鼓劲吗?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格言联璧》这句话,其实也是在讲树立远大志向的问题。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建设年代,人都要有理想,有信念,用理想和信念激发出人的斗志,我们的人生才能无远弗届,无坚不入。

主持人康辉:

谢谢蒙曼老师的讲解。

接下来,我们继续请徐川老师来做讲解,把这“第一根钉子”钉牢!

思想解读人徐川:

接下来我想做个“导游”,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那里很美好,天空一碧如洗,白云擦过耳边,时而天地澄澈,时而云雾茫茫,你可以尽情地在那儿发自拍、发定位、晒朋友圈;那里很荒凉,天空中找不到鸟儿飞过的痕迹,你可以尽情地放空、发呆、思考人生;那里也很凶险,海拔近五千米,你走上几步可能就会腿脚发软、眼前发黑、心里发慌。所以,你可能要带上氧气瓶,穿上羽绒服,揣上巧克力,喝上几罐功能饮料,吃上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坐上缆车,穿云入雾到达山顶,去征服最后的那几百米。

有的同学想到了,这个地方是雪山。是不是很美好?当然很美好。但是,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呢?如果你没有羽绒服、没有氧气瓶、没有巧克力、没有早餐、没有缆车,你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累了在哪儿休息?缺氧怎么办?这些在现代人看来都不是问题。

但是八十多年前,那群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战士,背着沉重的装备,又是怎样一步一步从山脚,开始丈量那些人迹罕至的雪山?是什么让他们承受着缺氧、严寒、饥饿,依然一往无前?是什么让他们坚信希望一定在前方,胜利一定在前方?

有人说,是敌人的追击和后面的炮火吗?不,我们知道,他们有别的选择,他们可以彷徨、可以犹豫、可以退缩,甚至可以逃离。

那是不是前方高官厚禄的许诺和丰厚的粮饷?不!当然也不是。因为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活着走下雪山,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见到将来的美好。那是什么呢?我们找不到别的答案,只能是一个词,那就是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就因为这份理想信念,红军踏过了雪山草地,抗联杀出了白山黑水,我们在茫茫戈壁上建起了航天城,我们把人间天路修到了青藏高原。从百废待兴到河清海晏,也就短短的几十年。

所以,信念有什么用?信念就是希望,信念就是力量,信念让我们变成了不一样的我们,信念让中国走到了现在。

思想解读人徐川:

前面说完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根钉子”,也就是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理想信念?关于这个问题,总书记有一段精彩论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