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当代北京中轴线:从“历史轴”到“发展轴”(2)

【2018-11】当代北京中轴线:从“历史轴”到“发展轴”(2)

中轴线概念逐渐回归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一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北京城市规划与建设主要集中在长安街的东西延长线上,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是东部与西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首都城市发展服务的政策理念引领下,为把北京从“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同时也为了治理交通拥堵,中轴线上的一些重要建筑继民国之后再次遭到破坏,一些节点景观被拆除。1951年拆除永定门瓮城,1955年拆除地安门门楼,1957年拆除永定门箭楼,随后拆除了永定门城楼。同时,在中轴线东西两侧新建了很多公共建筑以及住宅。由于城市建设重心的转移,传统中轴线失去了轴心地位,其连贯性与完整性丧失,曾经塑造古都壮美秩序的中轴线的原始意义与功能被淡化,中轴线不仅在概念上是模糊的,甚至在一段历史时期被“遗忘”了。

20世纪80年代之后,北京的城市形象与功能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调整。198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明确指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今后不再发展重工业。中轴线作为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历史资源,在首都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1983年,北京获得第11届亚洲运动会举办权,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承办大型洲际运动会。北京市政府决定将亚运村以及大多比赛场馆选址在城市北部。同时,为缓解从旧城到亚运村的交通拥堵,从北二环中路的钟鼓楼桥到北四环中路的北辰桥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即“北辰路”,长度约5公里,这可以认为是明清北京中轴线第一次长距离向北延伸。与此同时,中轴线的概念逐渐回归公众视野,对中轴线的保护也有了明确的规划与指导。1993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一2010年)》,提出要保护和发展城市中轴线,“把中轴线向南、北两个方向延伸,在其两侧和终端安排公共建筑群,采取不同的城市设计处理手法,分别体现出‘门户’形象和21世纪首都的新风貌。”

2001 年北京获得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之后,将奥运主体育场建立在城市北部,即中轴线北部的延长线上,并以此为中心,建立奥林匹克公园,这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规划设计,最终入选的是题为《人类文明成就的轴线》的设计方案。奥林匹克公园是奥运会的中心活动区域,自北向南分为森林公园、中心区和四环路以南区域三大部分。奥林匹克公园集森林、湿地于一体,空间开阔,对北京城北部区域的城市肌理带来了深远影响。至此,中轴线进一步从北四环向北延伸至北五环,中轴线北端城市景观的格局基本确立。

以奥运会的举办为契机,北京市实施了一系列城市改造。2004年9月,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的永定门在原址按原状完成复建,再次屹立在中轴线南端。前门大街改造完成,天坛和先农坛间的一些杂乱建筑得以拆除,亮出了现存的坛墙。地安门内外大街得以整治,钟鼓楼、皇城墙、万宁桥等建筑也得以修缮,中轴线重新展现出基本轮廓。

2008 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开始之前,29个巨大的“烟花脚印”,以永定门为起点,沿明清北京中轴线一路向北,迈向奥运会主体育场。这种仪式感十足的设计,在传统中轴线之上赋予了时代寓意,完成了古代历史与现代时空的无缝衔接,将当下的北京置于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