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俊: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以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为例(中) (5)

摘要:从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到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王维,再到清代的“四僧”、“四王”,今天的我们仍然能看到历朝历代山水名家的经典名作,这非常值得庆幸。尽管有时候,史学家会考证出某些画作并非真迹,但不论真假,能看到当时的面貌已是足够。

下面我们说一下宋代最经典的两幅传世巨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先看《清明上河图》。

26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这张作品是一个长卷,高25公分,长5米多,表现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现在的开封城)的面貌。这张图描绘了清明这一特定时节整个城市的繁荣景象,从中我们看到作者对宋代建筑非常清晰、充分的刻绘,还能找到对研究当时历史民俗非常有帮助的图像参考信息。

27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是市中心的一座拱桥,船要过桥必须先把桅杆放下来。当时水流比较急,眼看桅杆就要撞到桥上了,场面非常地紧张,这个场景在画面里描绘得很是生动有趣。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精细表达,我们就不详细去看了。 

28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上面几张图都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都保存得非常完好。从画作诞生到今天已经有近1000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每一次展开去欣赏这幅画的时候,都是非常小心地,故宫博物院也从不轻易展示这些作品的真迹。

去年秋天,《千里江山图》曾被拿到午门上的展厅全幅展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它的全貌。这张画高将近半米多,长有将近12米,不管是针对古代的绘画还是放在现代,都称得上是巨作了。这张画描绘了江水边万山丛中的一些具体形象,有船只、建筑、瀑布等,对山的表现采用的是中国画所独有的青绿山水画的形式。

什么叫“青绿山水”呢?它指的是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来表现丘壑林泉的山水画。矿物质里有石青、石绿、朱砂,有很多用石材碾碎了加胶制作而成的颜料。这种天然的矿物质颜色,即便过了1000多年的时间,我们再打开看时,它依然是光彩夺目的。

中国画把用矿物质制成的颜色称为石色,用植物做成的颜色称为水色。以水色里面我们常用的花青为例,现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还经常用这种蓝颜色来染衣服,这种颜色如果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受到阳光照射,就很容易消褪。而矿物质的颜色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因为它是由矿物分子小结晶经过夹胶研磨化在纸卷上的,所以颜色不会轻易改变,能一直保持鲜艳。

总体来说这张12米长的作品气势非常地雄伟,把江山万里这种感觉表现得很充分。这张画的构图形式也是按照我们前面所说的环抱、内敛的原则,只不过它是一段一段来完成的。它的每一段里都有独立的主题,不过今天我们并不是专门讲这张画,就不深入说了。

刚才讲的基本上是北宋的画家,下面我们看南宋。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