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俊: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以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为例(中) (6)

摘要:从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到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王维,再到清代的“四僧”、“四王”,今天的我们仍然能看到历朝历代山水名家的经典名作,这非常值得庆幸。尽管有时候,史学家会考证出某些画作并非真迹,但不论真假,能看到当时的面貌已是足够。

南宋(1127-1279

南宋比较有代表性的画家有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也就是我们说的“南宋四大家”——“李刘马夏”。除此以外,梁楷、赵伯驹等人也有不同的风格表现。

“李刘马夏”代表了南宋山水画的整体风格和至高境界。

李唐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生在北宋和南宋之间,其早期作品多是以北宋风格来表现的大山大水;到了后期,也就是南宋的时候,画的多是边边角角的残山剩水。

南宋的马远和夏圭,绘画也多是采用这种表现形式,被后世亲切得称为“马一角”“夏半边”。

29

南宋-李唐《万壑松风》

我们图来说明先看李唐的《万壑松峰》,这张画现在珍藏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里。它用披麻皴的技法表现了北方大山的雄伟。万山丛中有一片松林,松树下是一片溪水,溪水里有方石头,水在其中流淌,仿若有声,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动感。李唐《万壑松峰》中表现出的意境,在古代山水画对大山大水的描绘中很有代表性。

30

南宋-李唐《松湖钓隐图》

这是他南宋时候创作的一张作品,叫《松湖钓隐图》,虽然只画了一个边角,但也是按照环抱的形式来完成的。

从前的画史里记录了关于李唐的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据说北宋灭亡的时候,到处都在战乱,民不聊生。李唐带着家眷跟逃难的人群一块往南方走,在翻过一座大山时被一队土匪拦截,说要他留下买路钱才能通过。后来这队人马中的喽罗兵一搜,发现他身上没什么钱财,只有纸墨笔砚,就把情况如实报告给了领头的山大王。山大王就跑过来问面前这位相貌堂堂的老先生尊姓大名,李唐也没隐瞒,直接告诉了他自己叫李唐。山大王本来是骑在马上的,听到这个名字以后立马滚鞍下马给李唐磕头,并说:“您是当代非常有名的画家,我知道您,我要跟您学画画去。”后来这个人就真的跟着李唐去学画画去了,这是有史料可考的真实故事。

31

南宋-萧照《山腰楼观图》

这张《山腰楼观图》就是故事中所说的“山大王”萧照的作品,也是南宋时期的经典山水画作品之一。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明显辨认出与李唐相似的一些画山的技巧,很有意思。这是在北宋南宋交替时期出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画家。

32

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之一

刚才我们还说到了南宋的刘松年,他的代表作是《四景山水图》。我们看上面《四景山水图》中的一张,是非常明显的一种环抱、内敛的构图形式。

33

南宋-马远《踏歌图》

前面提到过后世把马远的作品称为“马一角”,上面是他的《踏歌图》大家看一下是不是符合这个绰号的特点。

中国画有一个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用线去造型,“线”是中国人运用自身审美观察物象,再经过提炼、概括、加工之后呈现在画面上的线条。因此,用线去表达万物的形式,实际上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非客观的主观表现形式。万物本不是由线构成的,比如说你画一个人的头发,它看起来是由一根根的线组成的,但如果截取一根头发去看它的横截面,它其实是一个圆柱体,对吧?即便是看起来很细很细的东西,也都是由有体积的单位构成的。再比如说我们画一个人物的衣纹。衣服是由一块平整的布料制成的,哪来的纹呢?只有当人体弯曲动作时,它才会出现褶皱,由此就产生了线条。这个线条本来是不存在的,所以是抽象的。

我们说云和水有线条吗?没有。云和水都是无形的,但是宋代的马远创作了一组水图,非常地有意思,他完全用勾线的形式把水的各种形态都表现的非常生动。我这里挑选了几幅,来给大家欣赏一下。

34

南宋-马远《水图》之四

 

看这张叫《长江万顷》的水图。从前,长江的水流湍急,特别是三峡一段,多暗礁险滩。江水自上而下急流的时候,撞到暗礁上会回头形成一个翻卷。这幅《长江万顷》中的波浪打着卷儿往回兜着,表现的正是江水从上往下急流的景象。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江水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厚的绘画功底,仅用一根线条就把江水的态势表现得非常充分。 

35

南宋-马远《水图》之一 

36

南宋-马远《水图》之三 

37

南宋-夏圭《西湖柳艇图》

    夏圭的《西湖柳艇图》画的是杭州一景,用的也是内敛的构图形式。

38

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

梁楷是宋代非常有名的一位人物画家,多以泼墨的方法画人物和花鸟,画山水时也习惯用水墨的方式来表达。这种画法对后世文人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张《雪景山水图》就很有代表性。 

39

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

南宋的青绿山水融进了许多皴法,尤其是在表现山的坡角和临水的坡岸时,赵伯驹、赵伯骕两兄弟就是这一时期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其实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已经运用了很多种皴法了,到了南宋,这些技法则发展得更加成熟、充分。

宋代山水画的形式各种各样,整体来说展现出异彩纷呈的特征。虽然宋代距今天时间比较久远,但是从当时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宋代,中国古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认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以及对“天人合一”的表现达到了怎样高的一种境界。

我们继续欣赏一组宋代流传下来的册页,是绘在团扇上的,大多数都没能留下作者的名字,画面虽然不大,但形式多样。

 

40

这张画完全是用石青来画的,整个画面非常满,远处的天很有特点。经常有人说中国画不画天,因为留白是它最大的特色,其实这话说的并不准确,在宋代早期的绘画中天空都是要着色的。这张画里的石青、石绿、朱砂、白粉,还有金的运用都非常巧妙。说到“金”,青绿山水里还有一个词叫“金碧山水”,它也属于青绿山水的一种,就是用青绿山水的画法画完以后,再融入勾金的技法。这张画虽然不大,但运用金色来勾勒线条的办法,使得整个画面显得非常精致。

41

这张团扇留下的空间很大,有点像在用青绿的办法画水墨画。画面上的远山、帆船与近处的树木、山石构成了反向的S形,再一次体现出了我们中国画环抱内敛的特点。

42

这张画巧妙地把复杂的建筑用简单的线条概括了出来,运用不同的颜色区别了水和山,虽然没有很重的颜色,却也形成了画面的反衬。由此可见,古人在表达自然山水时融入了艺术处理的办法及表现形式,使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43

这张团扇作品的画法吸收了展子虔《游春图》的办法,用线勾完之后再一层层的着色,不加皴法,在对水的描绘上使用了一种叫网巾纹的表现形式。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