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郭建宁: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4.渐进式改革的渐进性特点

我们这40年的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体现了一种渐进性的特点。什么是渐进式的改革?什么是渐进性的特点?我们可以用“六个先后”来回答:第一是先农村后城市,第二是先沿海后内地,第三是先经济后政治,第四是先外围后核心,第五是先试验后推广,第六是先易后难,也就是容易的先改,难的往后放。我们这40年的改革基本上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这就是我们的渐进式改革体现的渐进性特点。

渐进式改革的好处是可以减少阻力、逐步积累经验、避免大的动荡与风险。但是,渐进式改革也会带来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改革面临的两大难题:第一大难题就是,40年过去了,容易改的都改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在国内的考察,去的就是深圳。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考察释放出的一个信号就是我们还是要改革,要深化改革,要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谈到改革时讲了这样的话:“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因此,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改革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怎么攻坚克难,怎么啃硬骨头。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好多改革都是要“啃硬骨头”的,比如军队改革,从七大军区到五大战区,从军区到战区,一字之差,但内容、编制、战斗力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再比如,监察体制的改革,党和国家的机构的改革。

渐进式改革还有可能带来第二个问题。所谓渐进式改革,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的时间段里,改革还没有配套,还没有到位。所以,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它会产生一个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贫富差距。怎么办?现在我们就需要让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一个民族不能少,一个家庭不能少,一个人不能掉队。这大概就是我们今天改革面临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改革怎么体现社会公平,怎么实现人民共享。

5.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特点

今天的改革,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呢?

第一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强调的是效率优先。当时深圳的大马路上有一个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当时我们的提法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提法在那样一个时间段里有一定的依据,也有合理性。今天,我们更加强调的是公平正义,惠及全体人民,人民共享。

第二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主要的问题是观念冲突。那个时候,一个改革举措出台,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老干部的第一反应就是要问姓“资”姓“社”。今天的改革不能说没有观念的冲突,但最主要的问题不是观念冲突,而是利益冲突,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三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是从容易的入手。今天的改革是要攻坚克难。

第四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的主要方法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家都知道,现在改革到了深水区,在浅水区有可能摸到石头,到了深水区就有可能摸不到石头。所以,今天的改革强调顶层设计,包括我们党和国家的机构的改革。当然,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不是冲突的。我们这个国家这么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单位,千差万别。所以,我们还是要鼓励基层群众探索,包括摸着石头过河,但要更加强调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更加重视顶层设计,要把上面的顶层设计和基层的群众探索结合起来。

第五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主要是经济改革,而今天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刚才讲的军队的改革、监察制度的改革、党和国家的机构的改革,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党的十八大之后的反腐败,全面从严治党,“老虎”“苍蝇”一起打。

第六点,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家都很穷。所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定的合理性。今天,我们强调的是共建共治共享,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我们今天的改革是共享式的、普惠式的。

6.改革开放与中国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的一个鲜明主题就是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上面我们讲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同步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核心的关键词。“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关乎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进步的旗帜。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过去中国的发展靠改革,下一步中国的发展还要靠改革。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我们要当改革的促进派、改革的实干家,进一步推动改革,把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

我们讲的中国道路,全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海外媒体喜欢叫中国模式,而我们一般不用,为什么?一个东西一旦成为模式就凝固了,僵化了,而且好像还有一点强加于人的意思。所以,我们讲中国道路。这个道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在我看来,中国道路的特征有四点:第一点是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第二点是市场经济。我们改革的最大体现就是从计划经济过渡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点是文化传统。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这些是我们的根本、根脉、根基,是我们的底蕴、底色、底气。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第四点是人民主体。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改革的成果也应该由人民共享。这四点是中国道路最鲜明的特征。

8.中国道路的丰富性

改革开放40年,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我们在讲中国道路的同时,也要讲另外两个概念,一个是中国话语,一个是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他经常会提到这两个概念。中国话语,就是要构建当代中国的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形成一套自己的概念、范畴、表述,同时还要有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就是给世界更美好的发展提供一个我们的中国方案。中国道路是和话语体系、中国方案结合在一起的。

9.中国道路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道路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讲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从中华民族的发展看,中国道路带来了一个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前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第一次从总体上解决了绝对贫困这样一个问题。第二个层面,从社会主义的发展看,中国道路使古老的中国焕发出了青春和活力,显示出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影响力。第三个层面,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中国道路给那些既想加快发展又想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为人类社会的更好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10.道路自信与居安思危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要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在2018年1月5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三个一以贯之”。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这是我们的旗帜,这是我们的方向,这是我们的道路,这是我们的主题。二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用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三是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我们既要有自信,又要有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这个风险挑战既包括国内的,也包括国际的:国内的挑战主要指的是要打“三大攻坚战”,包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国际的挑战则指的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贸易霸凌主义等。对此,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坚持“三个一以贯之”来保持战略定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