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郭建宁: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二、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1.改革开放与三个“起来”

改革开放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必由之路。1949年,新中国“站起来”;1978年,改革开放“富起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及中国梦、强国梦、强军梦,则既包括“富起来”也包括“强起来”。这三个阶段对应三个“起来”,但绝不是相互割裂的。这三个“起来”是相互联系的,比如毛泽东时代的军事实力没法和今天比,但是我们还搞出了原子弹、氢弹。今天,我们主要是要“强起来”,但是“富起来”也还没有完全实现。所以,这三个“起来”是相互交叉的,也是相互影响的。

2.改革开放与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可以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军队、国际七个方面简单梳理一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称为“五位一体”,然后是军队、国际,其中好多概念、好多命题,基本上都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提出来的,基本上都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基本上都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做的。

第一个方面是经济。党的十八大之后,在经济方面,我们有三个最重要的概念:一是经济新常态,是指要转方式、调结构,转型发展创新驱动;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不仅讲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而且讲稳中有变,特别是国际形势的变化;三是高质量发展,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是指数字要有质量、有效益,要转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转化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二个方面是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持续不断抓的一件事就是反腐败、全面从严治党。好多话是党员干部、老百姓都知道的,比如,“老虎”“苍蝇”一起打;零容忍、全覆盖、无死角,巡视组回头看;我们的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等。从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我们持续不断抓的就是反腐败和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第三个方面是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会讲到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文化自信。过去我们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现在又加了一个文化自信。道路是路径,理论是指南,制度是保障,文化是根基,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支撑和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时候,在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往往都会讲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从其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我们不仅要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十二个词、二十四个字: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落实、落细、落小,还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在世界思想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联系在一起的。

第四个方面是社会。这一概念,在毛泽东同志的年代叫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过去我们叫社会管理,今天我们叫社会治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也是一字之差,但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矛盾是无处不在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来了。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矛盾更加错综复杂,而且会以网络弥漫、扩散。今天我们化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面临着更大的难点、挑战,怎么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特别强调两条:第一条公平正义,第二条依法治国。今天的中国社会存在着很多的矛盾,怎么解决?如果我们公平正义、依法办事,老百姓是认可的,问题是能够被解决的;但如果不是公平正义,而是利益纠葛、潜规则、权钱交易,那问题就不好解决了,甚至会越搞越大,最后不可收拾。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两个基点:公平正义和依法办事。

第五个方面是生态。今天我们讲生态,还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话最有影响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谈城镇化以及我们怎么守住生态文明的底线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除了上述五个方面,我们不仅还要看到军队方面的改革力度之大与影响之大,同时也要看到在国际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价值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是实践层面的“一带一路”。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国际这几个方面的改革与开放,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有新作为,我们要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3.改革开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我们讲改革开放,一定不能忘了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前面讲了改革开放的第三个节点,即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决定》强调了这么两句话,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说要坚持正确的方向,用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里面的话说就是“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下一句话是新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意。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特别是十九大之后,我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来谋划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了一批力度更大、要求更高、举措更实的改革任务,包括党和国家的机构的改革,说到底是为了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三、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

“四十而不惑”,改革开放40年了,下一步该怎样推进改革,我们应该更加清醒、自觉、有担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我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点:

1.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特别重大的创新,不仅讲新时代、新思想,还要讲新矛盾、新转化。主要矛盾的转化不是个小事,涉及到整个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主要工作、主要任务、主要思路。所以,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提法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过去,前半句话的表述则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是我们今天的一大概念。美好生活可以包括物质文化,但是物质文化涵盖不了美好生活。后半句则是从“落后的社会生产”改为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在历史上,我们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还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是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提出的,第二个是在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而1981年是改革开放初期。在这两个时间点上,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没有发展起来。没有发展起来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落后的社会生产。但到党的十九大,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综合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如果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好像就没有抓住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这不等于说我们今天没有落后的社会生产,今天的中国仍然有落后的社会生产,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主要矛盾是什么?不平衡、不充分。不平衡是什么?东部、中部、西部的不平衡,城市、农村、城乡接合部的不平衡。不充分,各种解读、意见都有,不太好把握,但可以结合实际来理解。现在大一、大二的孩子基本上是1998、1999年出生的,而今年开学时,2000年的孩子都要进校了。他们讲“不充分”的时候,说:“商场里面要什么有什么,网购要什么来什么,我们好像很充分了,怎么是‘不充分’呢?”所以要把这个“不充分”讲清楚,我们要看到它的针对性,不是针对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而是针对前面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是需要,而且还日益增长,所以我们就“不充分”了。

1981年,老百姓都很穷,有一个奢侈品的提法,叫“三转一响四大件”。“三转”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是收音机。对于这个,现在大一大二的学生就一脸茫然,他们最难理解的是缝纫机。现在衣服不好了就换一件,不时髦就买一件新的,但在那个年代,衣服要反复穿,所以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所以说,1956、1981年是没有发展起来,今天就不一样了。经过40年的发展,今天是发展起来怎么办。那个时候是“有没有”,现在是“好不好”,那个时候温饱解决了就没有事了,但是现在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中国发展的问题,不仅比发展之前少,而且更多。我们现在不仅要活着,而且要美好生活,活得自由自在,活出风采,要有品位、有格调、有个性,不仅要有物质生活,还要有精神生活,要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有绿水青山,等等。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不充分”了,所以要补齐民生短板,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