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

提升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

浙江省绍兴市委党校把科研工作摆在全校工作的突出位置,通过科研提升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以机制为引擎,以课题为抓手,以应用为目标,以人才为支撑,围绕中心,精准发力,着力推进教研咨一体化,高质量打造新型智库,成为连续3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地级市党校。具体探索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以机制为引擎。完善制度和机制,有效激发教师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潜力。一是完善组织保障机制。校委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科研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努力创造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的环境和条件。对科研重大项目给予大力支持,与此同时,提出研究式开展工作理念,努力营造全校搞科研的氛围。二是完善制度支撑机制。制定《科研工作三年(2018—2020)行动规划》,明确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及保障。修订《科研管理办法》《教研奖励基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制定《课题经费使用管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培育方案》等制度,建立健全课题研究、常态化调研、成果评价与转化、经费投入和保障等具体实施办法,形成了以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支撑教学培训为导向的激励与约束制度体系。三是完善开放合作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党校联动合作研究机制,形成以重大研究任务为纽带,专家指导把关,省市县党校教师联合调研研讨、分工撰写、集体打磨等合作研究机制。建立与党委政府部门、高校合作研究机制,直接承担市委市政府交办的研究任务,为市领导提供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课题为抓手。实践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决策、进课堂,是高质量打造新型智库的有效路径。一是围绕重大现实问题选题。2018年,围绕新时代“枫桥经验”专题研究,确立了17项课题;围绕“湾区建设”专题研究,承担市委市政府交办的4项重大课题,参与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市人大、市政协等合作课题10多项。二是搭建高端课题立项新平台。通过举办省社科界学术年会分论坛,推荐获奖文章,为教研人员获得省级课题立项搭建新平台;组织教研人员向省市社科联等单位的咨政内参报送成果,获得应用对策课题立项新渠道。三是强化课题研究指导服务。引导组织教师参加党校、高校举办的高端课题申报辅导等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对教师的课题进行指导,组织教研人员指导县市党校合作课题。围绕课题开展常态化调研,并提供相应的支持保障,督促研究者按时、高标准完成研究任务,并推动课题成果转化。

以应用为目标。成果应用是党校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成果应用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需要构建畅通的成果转化报送平台和载体。一是出版市情研究著作。连续编写《绍兴蓝皮书》14年,已成为绍兴发展的记录仪、干部研究绍兴问题的主要资料库、党委政府决策的智慧源。二是编报决策参阅件。通过党校的《领导决策参阅》或者省社科联、省委党校、市“两办”等咨政内参,不定期向党委政府报送研究成果。近5年共有60多项成果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三是搭建教学与科研联通平台。围绕教学内容,每年设立一定数量的教学研究课题,把成果进课堂作为校级课题结题方式之一,推动高端研究成果孵化为教学精品课,其中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1项省社科重点课题成果转化成精品课。四是推进媒体融合。借力新闻媒体,发挥党校智库在阐释党的理论、解读政策法规、疏导社会舆情方面的作用。如通过编著出版《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向《浙江日报》推荐文章、向浙江新闻客户端推送文章等形式,大力解读“枫桥经验”成果。

以人才为支撑。坚持人才为先,凝聚一流团队。一是发挥带头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研究所(中心)负责人、市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等在科研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发挥年青教研人员主力军作用,形成梯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团队。二是加大招才引智的力度。给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引导参公人员撰写调研报告、参与咨政研究等方式,壮大研究力量,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三是强化人才激励。建立并不断提高教研奖励专项基金,奖励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出贡献的事业人员。四是加大培养锻炼。选派教研人员到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或到机关、基层挂职。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