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下功夫(2)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事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遵循。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二是要正确处理建设性和批判性的关系,强化释疑解惑。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引导大学生对鱼龙混杂的思想观念进行辨析、甄别、过滤、净化,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因此,在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建设性和批判性的关系,本质上是立和破的关系。在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从来就不是在一个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的,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更加深刻复杂,国内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巨大挑战,仍然受到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干扰。比如,一段时间以来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和思潮对青年就产生了影响。青年一代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而伴随他们成长的还有许多困惑,包括思想的困惑。所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困惑,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在比较中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真理总是在比较当中来确立的,要立就必须破。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理直气壮地讲清楚正确的观点,又要敢于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敢于亮剑,善于做出科学的分析和批判,引导学生对鱼龙混杂的思想观点进行分析、批判,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

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做到以理服人

理论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增强理论性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是以理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其任务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因此,教师要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要在回答深层次的重大理论问题上下功夫,以彻底的理论性做到以理服人。

(一)为何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

为什么现在我们非常强调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第一,要克服目前课程教学中表面化、浅薄化的现象,我们就要真正重视课堂教学的理论性。第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与课程目标的需要是连在一起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体现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规律性。也就是说,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较于中小学的课程应该更重视课程的理论性,更多地讲出课程的理论味道。思想性、政治性功能的实现是建立在理论性基础上的。从内容方面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理论性和科学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讲清讲透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归根到底是以科学的理论来培养人的,我们在教学中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应该是让有理论的人来讲理论。

(二)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

一是理论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第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立场。就是我们说的真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学生真信所教授的理论,首先老师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理论是真信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高度的自觉。第二,要有高深的理论水平。当然,提升理论素养和能力非一日之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久久为功。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同时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魅力,给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强大的学理性支撑。同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还要加强对经典的学习,通过对经典的学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学习来提高理论素养。

二是正确处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关系。第一,要用足用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认认真真备好每一堂课,防止以任何一种方式来弱化替代课堂理论教学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注重课程的系统性、逻辑性,防止专题化教学中容易出现的碎片化,从而将理论讲深讲透讲清,有效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要理论联系实际,两个课堂有机结合,增强理论的解释力。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一种来自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思想理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这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价值。

这些年,为了破解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这一难题,清华大学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老师就采取了校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的方式来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让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开展课前的社会调研。教师在开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在家乡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开学第一周学生提交调研报告。然后,教师在学生课前调研的基础上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并围绕理论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到第三个阶段,让学生再回到社会大课堂,与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思考。这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极大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所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教师深入到基层去了解我们国家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了解我们的国情、党情、社情、民情,从而提高理论阐释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采取一些措施,让我们老师到基层去挂职锻炼,从而不断提升理论的解释力。

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让思政课成为有温度的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让思政课成为有温度的课,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就要大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亲和力。

一是提升教师的人格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什么样的思政课教师能让学生亲近?首先,教师对所传的道、所讲的理要有坚定的信仰。打铁必须自身硬。教师要让学生真信真懂真学真用,首先得自己真信真懂真教真用。如果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不信,再科学的知识、再完美的理论、再深刻的思想也无法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自信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自信传递给学生。其次,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风范。德高为师,立德才能树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能以高尚的道德风范感染学生。因此,我们要强化师德考核,使教师成为道德的楷模。另外,教师要热爱学生,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本质,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只有真心关爱学生、为了学生、尊重学生、懂得学生、呵护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师、敬师,才能通过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提升话语的亲和力。当代大学生喜欢独立观察和思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说教式的教育难以对他们产生亲和力。如果思想政治理论抽象难懂、刻板教条、缺乏内容的亲和力,怎么能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脑入心呢?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不能居高临下,要放下身段、下大力气研究熟悉学生的话语表达,充分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避免学术化、教条化、宏大叙事的说教模式。同时,要创新理论话语表达,真正做到理论接地气,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

三是提升手段方法的亲和力。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授课方式,多采用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方法,使教学手段方法更好满足学生的期待。当前,要增强课堂教学手段方法的亲和力,就要大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年大学生多是网络的“原住民”,几乎是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赢得互联网就赢得了学生,丢掉互联网就丢掉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努力使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平台,综合运用慕课、微课、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技术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近几年,清华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以慕课为基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它具有及时性、互动性、简便性。教学手段方式与青年学生学习方式有机连通起来,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