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刘易斯拐点”问题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新常态
为什么要从“刘易斯拐点”的角度来理解新常态?因为“刘易斯拐点”是劳动市场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什么是“刘易斯拐点”?这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在1972年的一篇论文里面提出来的概念。他在《对无限劳动力的反思》中提出,在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的过程存在着两个转折点,并对此进行了论述。
第一个转折点也就是“第一拐点”,即:当二元经济发展由第一阶段转变到第二阶段,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变为短缺,此时由于传统农业部门的压力,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开始上升。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传统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劳动力,现代工业部门就可以以不变的工资率把劳动力不断吸取过去。随着劳动力的流动,农村劳动力逐步减少,现代工业部门劳动力不断增加,传统农业部门不断缩小,现代工业部门不断扩大。我说的扩大与缩小主要是从GDP角度来看,也就是:现代工业部门创造的GDP越来越大,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就会越来越大;与之相反,由于劳动力不断向现代工业部门流动,使得传统农业部门创造GDP的能力下降,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也会下降。二元经济由第一个阶段——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向第二个阶段——劳动力有限供给阶段转变。劳动力有限供给阶段,实际上就是工业部门不可能再以不变的工资率招募到农村劳动力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劳动力资源已经变成稀缺了。在稀缺的劳动力资源下,必须在劳动市场中不断提高工资率来吸引农村劳动力。
第二个转折点也就是“第二拐点”,即:当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的边际产品相等时,也就是说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大体相当时,意味着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形成,整个经济完全商品化了,经济发展将结束二元经济的劳动力剩余状态,开始转化为新古典学派所说的一元经济状态。
在对这两个拐点有了一定认识后,我们来看一看中国经济。刘易斯描述了一个从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的转型过程,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相符,因此刘易斯这个模型所描述的两个拐点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阶段非常重要。
根据刘易斯对两个拐点的描述,实际上他把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第一拐点之前的阶段,也就是无限劳动供给阶段。二是第一拐点到第二拐点之间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二元经济还存在,但劳动资源的稀缺程度在不断增加。中国经济恰好也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在2004年以前基本处于第一拐点之前的阶段,也就是劳动供给无限供给阶段。但是,进入21世纪后,我们陆续观察到两个现象:“民工荒”与“涨薪潮”,而且这两个现象一直延续到现在,也就是在刘易斯第一拐点到第二拐点之间,中国经济新常态恰好处在这个阶段。三是一元经济阶段,有时我们也把这个阶段叫作工业化完成点。
进入21世纪后,由于“民工荒”与“涨薪潮”出现,我们学界就开始讨论刘易斯第一拐点是否到来的问题,而且把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第一拐点上,没有讨论第二拐点问题。当时,关于“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学界有大量讨论。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上没有异议了,刘易斯第一拐点肯定是到了,至于什么时候到的,这也有各种说法。我们对此也做了一个研究,使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边际生产率。根据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边际生产率理论,即当农业部门边际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发生由“0”(或者为负)到正的转变时,意味着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即“短缺点”)的到来;当农业部门边际劳动生产率逐渐上升并最终与工业部门边际劳动生产率持平时,意味着刘易斯第二转折点(即“商业化点”)的到来。以上述边际劳动生产率变化规律为理论基础,我们分别构建我国农业和工业部门的生产函数,进而求得两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通过比较和分析农业和工业部门边际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规律,对我国刘易斯第一、第二转折点是否已经到来进行判断和预测。我们测算到的农业边际生产率在2004年实现由“0”到正的过程,所以我们判断,我国刘易斯第一拐点发生的时间是2004年。在2004年以后,我们观察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中国劳动资源的稀缺程度在逐步上升。尤其是2010年以后,我们观察到中国劳动力市场稀缺程度在迅速增加。
另外,关于刘易斯第二拐点什么时候到来,我们也测算了工业边际生产率的变化。我们有个重要发现,这也是我们这个课题特别重要的一个结论:我们发现中国的刘易斯第二拐点大概在2037年到达。后来,经过数据调整以后,我们得到一个更准确的结论就是:大概在2034年的时候,中国传统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与现代工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相等。这意味着中国实现了工业化。请大家注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这个结论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吻合的。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个阶段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第一步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我们的测算结果非常相近。也就是说,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在2035年左右实现工业化没有一点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下,刘易斯第一拐点的到来对经济整体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对劳动市场产生直接影响。我们可以将经济新常态理解为:经济发展处于第一拐点与第二拐点之间的经济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量的逐步下降,导致整个劳动市场工资价格上升,进而影响总体经济的竞争力。不同产业受工资价格影响的程度不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劳动工资价格影响大,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受劳动工资上升的影响程度要相对低一些。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更加高。
劳动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以及劳动要素稀缺性的逐步提高对潜在经济增长率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经济增长动力需要从要素驱动转换成创新驱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