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郭万超:文化自信、文化创新与文化敬畏(2)

二、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足见党中央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

(一)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今天我们提出文化自信是有其现实基础的,是经历了历史变迁的。我们提出文化自信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文化自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人民的文化自信是与国家的国运、国力相关联的。

1840年,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中华儿女开始了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长期探索,同时也出现了对自己文化的一种自卑的情节。因为这种自卑情节,中国发生过三次对自身传统文化的破坏。今天,我们提出来要重新找回文化自信,正是因为我们有文化自信的基础。

第一,中国文明在世界上曾经非常辉煌,有五千年的历史,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的文明有三个:以我们中国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以西方文明为代表的基督教文明、以伊斯兰教为代表的伊斯兰文明,但只有中国文明是原创的文明中唯一活着的。我们今天的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几千年前的圣贤所说或所著的,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当代人练书法,用的很多字帖也都是古人的,如颜体、柳体等,包括古人的字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也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说,中国文明保持着相当强的生命力和延续性。

第二,古代中国的强大,表现在经济方面就是一直都领先世界。世界经济史学者麦迪逊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估算出的世界各国历史上的GDP比重显示,中国1820年的GDP占世界的32.9%,足以说明古代中国是强大的。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上的最大城市是古代中国的长安。唐朝时的中国包容力和吸引力是非常强的,外国人也可以在中国做官。通过对唐诗、宋词的研究,我们也可以发现唐、宋时期中国的昌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唐诗、宋词体现了古代中国艺术的高度发达。

所以,今天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要做到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吸收外来。

(二)文化信心的深层次根源及其转变

1840年,中国因为落后开始了屈辱的历史;同时代,西方世界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崛起。对此,很多西方学者在研究、对比东、西方的过程中形成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想。长期以来,西方学者都把向现代社会变革的过程等同于西方化、欧洲化,认为人类各民族的发展只有一条道路,即世界上任何国家要想进行现代化或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就必须重复西方的道路。

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想建立在中国只有资本主义萌芽,而没有产生现代资本主义。所以,很多人就对中国文明持有怀疑态度。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奠定了发展的制度基础。经过艰辛探索,我们开创并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世界银行在研究东亚发展时提出“东亚奇迹”,中国的发展、崛起引起了国际上的学者的重视。从文化角度研究现代化与发展的问题,我们能发现中国文明是具有适应现代化的能力的。

从最早的亚洲“四小龙”到后来的“中国奇迹”,东亚的发展引起了国际世界的重视。通过研究,好多学者都发现了东亚文化、中国文明中的优秀的适应现代化的基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迅速发展证明了中国文明对现代化的适应性,即中国文明不只是历史上的辉煌,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同样具有强大的动力。如今,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研究也成为了一个国际性话题。

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如同东方和西方像两条并行的河流。直到地理大发现,东、西方才有了比较多的交流。所以,在两种文化的基础上,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的差异性也是非常大的。现在,很多人著书立说,有人写欧洲的衰落,有人写美国的衰落,但西方世界目前还是有比较强的竞争性的。当然,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大趋势、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中国不是按照西方的道路发展起来的,西方的很多理论对于中国也是不适应的。比如,美国的“华盛顿共识”是当时西方的经济学家们总结出来的,但世界各地在照搬美国这一理论后都失败了,引发了“拉美陷阱”等一系列恶果。这些失败的背后恰恰是文化的差异,是价值观以及人的行为、思维的差异。所以说,文化是最基础的决定因素。今天中国的崛起、中国奇迹的出现,证明了我们文化的优越性。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所在。中国的发展没有问题,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