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唐诗之路(3)

陇右唐诗之路(3)

地点:兰州大学文学院

多洛肯(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希望雷恩海教授能够将“陇右唐诗之路”这样的一个学术命题深入挖掘下去,形成专业的学术团队,取得更好更大的学术成果。

关于“陇右唐诗之路”我有一点建议:首先,唐代分很多道,其中就有陇右道,杜甫的《秦州杂诗》可以划入陇右诗,但杜甫在陇南作的纪行诗(如在徽县),应该属于他在山南道的创作,注意唐代的历史沿革中的区域划分问题,一定要准确厘清,而不是泛泛地谈甘肃或者河西,因为既然讲到“陇右唐诗之路”,还是要符合唐代的地域行政区划。

其次,陇右是一个具有浓厚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地方,通过唐诗之路展现出的是陇右历史人文的深厚底蕴,这一重要学术命题应当以文学景观作为考察的一个中心,把唐诗中具有鲜明陇右特色的地域书写整理好,因此一定要做好文献的考订和梳理工作。

其三,对于陇右大地,我们要对山水景观、古迹形胜景观以及多元的民族交融、交流这样一种文化景观作出多元的描述。

杨旭辉(苏州大学教授):在整个陇右唐诗之路的发展过程中,它有一个非常好的学术的沉积和层累,即汉人历史文化的很多内涵、元素,在陇右唐诗之路的经典作品中都得到了延续、提炼和升华。《史记》《汉书》用史书的方式,记载整个大西北的历史人物、重要事件以及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而唐诗则把史传文学的记载提纯,积淀为更精练更精彩的一些关键词,用文学化的语言和文学化的意象表述。如陇右山川风物,《史记》《汉书》用散文的方式大段地铺陈描述,陇右唐诗则用诗性语言,表述得更精练更集中。汉人开拓陇右,建功立业,唐诗则进一步经典化,凝练成经典的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从来思博望,许国不谋身”,傅介子、李广、卫青、霍去病、张骞这样一些人物,都融入边塞诗歌,使得汉代的许多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通过唐诗的传播,更深入人心。陇右唐诗之路给中国文学带来的贡献,正是建立在对《史》《汉》文化的继承基础之上。

唐以后,对于陇右唐诗之路的文化遗产,并没有像唐人对汉代陇右之路的文化作传承和提升。明清诗歌,面对唐代陇右诗歌创作高峰,为什么没有能够像唐人在继承汉代的基础之上作出很大的贡献,这是很值得关注的。

盛唐文人到陇右,更多带有从军抱负、功业理想以及博大的胸襟、昂扬的情感基调;清人纪行诗更多关注的是雪线冰川,林则徐、洪亮吉、纪晓岚都带着贬谪的心态来到西北,所以他们看到的不是那种广袤苍茫的大漠风光,更多的是内心某种寒栗之感。这就涉及文化生态,而汉唐之间的承继,历史文化生态、文学生态都是国力强盛,有一脉相承的东西。

方铭(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陇右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发源地,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主干路径,是早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丝绸之路,就是沿着陇右路走向波斯、突厥、阿拉伯和欧洲。因此,“陇右唐诗之路”的研究,也是“一带一路”的研究。研究“陇右唐诗之路”,既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唐诗之路是唐代诗人之路,陇右地区是唐代诗人活跃的主要舞台,是唐代有理想的文人安放心灵的地方,是他们所仰望的星空。陇右之路也是唐代诗人的报国之路。这是和其他唐诗之路不一样的,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唐代的陇右地区,有东突厥、西突厥,还有吐谷浑、回纥、吐蕃,更西还有大食,对唐朝人来讲,保卫疆土是使命。唐代陇右的特殊性,决定了诗人在这里会产生特殊的情怀,所以,我们一般说起陇右诗作的时候,都会谈到唐代的爱国主义诗歌主题。

唐代的陇右就代表着中国西部的全部,地域广阔,风景奇特。陇右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唐代诗人博大的胸襟、高迈的情怀以及高尚的精神境界。在某种意义上说,陇右唐诗之路提升了唐代诗人的文化高度。“陇右唐诗之路”因唐代诗人而闻名,没有他们写的诗,我们今天可能就没法了解陇右地区在唐代文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地挖掘唐诗之路上的资源,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唐代的文学和文化,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古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情怀。

(雷恩海等整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