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新进展和成效(3)

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核心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和创新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关键是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着力点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以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为支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减少低端和无效供给的同时,更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新动能和新供给。

我们一方面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不断提升要素配置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要素的生产率,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挖掘传统动能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化服务业。在确保旧动能逐步缩减的同时不断壮大新动能,在经济保持合理稳定的增长区间的基础上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平稳接续。难能可贵的是,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用房地产来短期刺激经济的增长。

(三)以重点带动与有序推动相结合为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领域虽广,但是在工作中仍有明确的阶段性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并且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不断发展。最开始,我们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之后不断扩大范围到“振兴实体经济”“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后来又提出“破立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9年又强调“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

也就是说,不同阶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围都很大,也都有明确的重点任务,再根据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不断调整范围,如在完成煤炭、钢铁去产能的目标后,我们要进一步防止死灰复燃,防止低端无效产能重新出现,同时鼓励行业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中高端产能。

因此,我们在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和有序扩大范围、领域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保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这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根据任务开展情况动态拓展调整的过程,其内涵是在不断深化的,改革的持续和深入程度也是层层推进的。

(四)有效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

一方面,我们在改革中更加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来落实各项任务,特别是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的标准,通过标准结合市场化的手段去破除低端无效产能;另一方面,我们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综合利用政策规划的工作手段,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服务职能,为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的调控手段更多,不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还发挥了政府的积极作用,如在规划引领下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完整的宏观调控体系,等等。我们把一个比较有为的政府与市场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是快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且成效显著的重要经验之一,也是我们的体制优势。

(五)高度重视提前防范各种风险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要防止经济失速,防止破除低端无效产能对传统支柱行业的影响;要在保证经济处于合理稳定的增长区间的前提下,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增加新的动能;要防止房地产价格的大幅波动,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防止泡沫和风险的出现;要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到提前准备和谋划。

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过程也会带来一定数量的下岗职工。对此,我们出台了相关办法,形成了去产能职工安置专项基金。我们还鼓励地方通过各种实践想出办法来安置职工,如政府担负下岗职工的社保,助力这些技术工人能够更容易地进入民营企业工作。这就是我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高度重视提前防范各种风险的一个案例,做到了多方共赢。

所以,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在三年多时间里取得了持续发力显成效的阶段性成果不是偶然的,而是确实问题找的比较准,政策实施比较稳,各种手段比较合理,改革的节奏和力度也比较合适。

三、未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和任务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背景下,未来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在“三去一降一补”等方面进一步取得成效的难度加大、中小企业经营还存在一些困难、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是特别壮大、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东中西部的差距还比较大、有效的制度供给仍显不足、政府职能转变还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发展能力还不够强、新旧动能转换的长效机制仍不够健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等等。面对未来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要怎么办?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这一明确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基本思路

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思路,我们可以总结为几个“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变化的背景下,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核心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和创新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关键是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配套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着力点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调整五大结构

未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调整五大结构,以应对失衡的主要矛盾:一是产业结构,我们的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的中高端结构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也是如此;二是企业结构,包括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作用;三是人力资源结构,即以人力资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来应对总体的就业压力,解决用工难、用工荒、用工贵的问题;四是金融结构,包括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比重的进一步优化,加强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五是技术结构,包括研发投入占GDP的高比重,提高研发效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的比重,等等,都是需要调整的方向。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