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吃亏书记”李连成

记“吃亏书记”李连成

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村委会办公楼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李连成把这句话刻在了石碑上,同时也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心里,践行于自己几十年的奋斗中。28年来,总“吃亏”是李连成的坚持,也成为解开西辛庄村由穷到富、由乱到治的一把钥匙。

从曾经的西辛庄“首富”到如今的“吃亏”书记,李连成吃了28年的亏,把曾经“一穷二白”的西辛庄变成了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的全国文明村。《榜样4》播出后,“吃亏”书记李连成的事迹在全国基层支部书记,尤其是在农村党支部书记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习李连成书记“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诚然是正确的,但是学习“吃亏”精神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嘴边上,要把“吃亏碑”立在干部心中,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把“吃亏碑”立在干部心中,须牢记初心使命。“不喝村里的一盅酒,不乱花村里的一分钱。宁愿自己吃亏也要带领大家致富。” 就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当天,李连成就立下这样的誓言。承诺容易,践诺不易,李连成的一举一动,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号召村民种植蔬菜,李连成主动把自己家的大棚送给贫困户;办合作制企业,李连成多拿出6万,“赚了算人家的,赔了算我的”;划分宅基地,主动把自家的宅基地让了出来,选了村南的一个人人都不愿要的臭水坑。为了上任之初的一句承诺,李连成坚持了28年的“吃亏”。也正是这28年的吃亏,让他践行了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初心与使命。

把“吃亏碑”立在干部心中,须扎根百姓民生。“群众拥护啥,咱就去干啥”。曾经“一穷二白”的西辛庄,是一个被外人看不起的小乡村,村民上学难、看病难, “吃亏”书记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通过产业发展,村里挣了钱,李连成就着力解决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建医院请专家,医院设备全、专家强,村民看病还能报销;办学校请老师,学校设施好,老师授课水平高,孩子们从小就能接受跟城里一样的教育。吃亏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吃亏。只有扎根百姓,心里装着群众,担着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会一生甘愿“吃亏”。

把“吃亏碑”立在干部心中,须心怀发展理想。 “当支部书记,我有发展瘾”。上世纪90年代,李连成带领村民们搞蔬菜大棚,让全村人均增收800多元。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支持下,李连成开启了村庄“二次创业”。建起电光源工业集聚区,入驻企业16家,实现年产值近10亿元。近年来,西辛庄又开始了以发展教育、医疗为方向的“三次创业”。建成了西辛庄教育园,周边2000多个孩子前来就读;建起了村级民生医院,吸引方圆百里的村民前来就诊。正是由于李连成的“发展”理想,才让西辛庄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小乡村,抓住时代机遇,走出一条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产业现代化的道路。

李连成,这个“吃亏”书记被人铭记,就是因为他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扎根百姓,用自己的“吃亏”换来全村人的幸福。“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西辛庄的这块“吃亏碑”应该立在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心中。(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1105/1065402.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河北省景县县委组织部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