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特性

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特性

泱泱古国,悠悠华夏,之所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兴旺发达,就在于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根植于历代炎黄子孙心中,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始终激励中华民族共同体自强不息。

值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从总体要求、基本内容、群体对象、载体手段、氛围营造和组织保障六个方面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科学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须深刻把握其四重特性:战略性、时代性、全民性、实践性。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教育事业始终遵循“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1994年8月,党中央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便是面对冷战终结与苏东剧变这一全球历史转折,立足于邓小平同志设计的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激励全党全社会在解决全国人民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推动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此次,党中央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就是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伟力。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爱国主义属于历史范畴,具体而真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只会眷顾时代潮流中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汇流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新挑战、呼唤新使命、期待新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发挥时代楷模的引领作用,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赋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鲜明的时代特征。创新既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也是当今时代最显著的禀赋。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与手段,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大增量,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民性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就是爱国主义。这份情感最自然,也最朴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故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向的是全体人民。通过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让每个中国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爱国主义归根结底就是家国情怀。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意味着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一头接着国家纪念日与各级各类学校各科教学,一头连着各地传统节日与家乡山水风俗。爱国主义教育实为全体中国人的一门必修课。

四、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性

经由爱国主义教育,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效国效民之志得以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升腾。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经由培养爱国之情与砥砺强国之志升华于实践报国之行。由深层的爱国主义情怀升华为自觉的爱国主义壮举,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创新创造相结合,使个人历史担当展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使个人成功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所树之人定能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肩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报国之行,所行的既是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亦为天下为公之大道。爱国主义教育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在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之中检验自身的效能。

唯有深刻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性、时代性、全民性、实践性,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门极端重要的课,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高高飘扬,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作者系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中德教育研究与协作中心总干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