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住得下还须多方面关爱

驻村干部住得下还须多方面关爱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广大扶贫驻村干部放弃舒适安逸的城市机关工作,长期奋战在地处偏远、山大沟深、艰险崎岖的农村一线,自觉带领群众挖穷根、争项目、谋发展,成效明显。

党政机关选派干部下乡扶贫,已有3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2013年以来随着精准扶贫思想的不断深入,作为决胜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驻村干部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2020年脱贫之后必然存在一个过渡期,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这个阶段非常关键。为了使驻村干部能够更踏实地工作,更有效地提升驻村工作效能,我们必须站在长远战略的角度,切实建立驻村干部的权益保障制度。

驻村干部能力的动态培养。驻村干部的能力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完成驻村工作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另一部分是原单位的工作能力。有些驻村干部在原单位是业务能手,但是在处理村务时就显得力不从心。虽然一个贫困村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种事情并不少。对一个贫困村的长期规划和具体行政管理其实对驻村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他们利用自己的专长来解决特定的问题,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具备全局的行政管理能力。

乡村是国家政策落实的最前沿,驻村干部服务的对象直接是群众,这就决定了他们工作的特殊性和不规律性。驻村干部面临着现有驻村的现实和以后回原单位两种工作能力的双重压力,这就使得他们长期处在这样的焦虑状态下。因此,组织人事部门不能简单地只是选拔驻村干部,还必须更加深入地对他们的能力进行动态培养,使他们在生活工作方面能处在一个良好心理状况下。前一种能力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专业的行政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后一种能力,这要根据驻村干部的具体要求,可以协调好他回原工作单位熟悉工作的时间。

驻村干部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所有与职业相连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职业目标的实现过程。随着驻村干部80、90后的年轻人加入,他们有着更加明确的职业目标,也有着更加明确的诉求。组织人事部门必须顺应驻村干部的这种变化,并积极考虑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在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组织人事部门需要制定明确的标准和可能的路径。虽然有关驻村干部的考核已经非常细致,但是仍需将考核结果与他们的职业发展关联起来。在考核上,可以对完成任务的驻村干部进行职业路径的引导。其原因在于:一是通过几年的基层工作,对民情以及行政管理建立了自己的认识,这是让他们能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二是基层锻炼更多所赋予其的是能力、品质而不是具体的专业知识,这当然就要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

重视驻村干部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驻村干部在这个问题上要明显地复杂于其他人。一方面,驻村干部拥有贫困村和原单位两个职责角色,尽管在原单位已经没有具体工作,但是,毕竟工作关系、工作职责等还是存在的;另一方面,驻村干部要远离家人,往往是每周才能回家一次,而且时间非常有限,这就使得驻村干部无法及时地照顾家人,承担应当的家庭责任。

长期的工作家庭失衡必然会对驻村干部造成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对中青年驻村干部。有些问题是驻村干部自己没有办法克服的,这时就需要上级单位给予充分的照顾和支持。除了在财务方面包括交通、食宿、通讯等作适当考虑外,组织还需要更多通过探亲、医疗、子女入学、住房等方式解决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到了2020年,现有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的终结。随着长期困扰中国农村原发性绝对贫困的消失,农村贫困将会进入一个以转型性的次生贫困和相对贫困为特点的新阶段,届时转型贫困群体和潜在贫困群体将会成为扶贫工作新的目标群体,并呈现出新的特征,而对贫困地区有了深刻认识和实践经验的驻村干部来说,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宝贵的资源。

综上,关爱驻村干部,还需要从他们最直接、最迫切、最 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各级部门在交任务、压担子的同时,可以用通过改善生活设施、保障福利待遇以及人文关怀措施等,从长期战略角度优化驻村干部制度,调动广大驻村干部的积极性,确保驻村干部无后顾之忧,从而进一步激发驻村干部的干事创业活力。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