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要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格外关注,在一些重要会议和重要座谈中,都强调了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的地位、作用,并提出希望和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就要让思政课教学成为有政治高度、思想深度、育人热度的教学。

思政课教学需要有政治的高度。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于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认识思政课和教授思政课。

思政课是具有政治高度的课程。思政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它回答的是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

思政课教学需要有政治高度的教学。思政课教学,课堂上要讲的内容必须是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弘扬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的内容。不能把思政课教学讲成“心灵鸡汤”,更不能传播偏离社会主义政治轨道的内容。具体来讲,就是要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理想信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要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爱国主义和时代的楷模;还要讲中国的故事和人民的故事,传播正能量,化解负面影响,讲清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内容。总之,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要突出课程教学的政治性站位和要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思政课需要政治强的好老师。思政课的政治高度,既需要教学的政治高度,更要求思政课教师的政治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是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政治要求是第一要求。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就是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就是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

思政课教学需要有思想的深度。思政课是一门博大精深、理论深邃的课程,它是知识和理论高度的浓缩,有丰富的知识、深邃的原理和系统的思想,有历史的叙述和现实的关照。必须要用有思想深度的教学进行阐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思想深度的阐释。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对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理论阐释能力,是增强课程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可靠保证。真正有吸引力、说服力的教学,大都是教师以自己广博的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厚思想,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浅出和有理有据的阐释,在润物细无声中灌输知识,让学生接受思想。教师有思想,思想理论讲得越深刻,也就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因此,思政课教学让学生能听进去、听得懂和会运用,入耳入脑入心,就必须做到教师有深厚的思想理论功底,进行有思想深度的教学,用思想智慧阐释深奥的理论,用透彻的理论解释实践,指导实践,启迪心灵。

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扎实的知识是根本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018年两次座谈会上都强调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这是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共同要求,也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要多读书,厚积累。多读马列经典、多读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多积累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多关注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做到学识扎实,视野宽阔。思政课老师视野要广。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视野要广”的新要求,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教师具有很厚的知识视野、宽广的国际视野、纵深的历史视野,才能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以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

教师要坚持科研与教学的统一。有思想深度的教学,是一种善于思考,善于运用思想的教学。教师除了多读书多积累知识之外,还要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启发思想,深化思想。思政课教师在处理教学和科研二者关系时,要坚持二者统一,相互促进,共生共长。既要围绕教学从事科研,把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热点作为科研的对象和课题,又要把科研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之中,成为课程教学材料和滋养,在二者统一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讲好讲透讲活思政课的思想内容。

思政课教学需要有育人的热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更是思政课教学和思政课教师的本分和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满着“爱”,要关心学生关爱学生,要和学生交朋友,成为学生的贴心人。

思政课教师要做大爱的撒播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老师要做大爱的撒播者”。习近平总书记讲,“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因此,思政课老师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思政课教师要做仁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思政课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要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这样才能使学生充满自信、昂首挺胸,同时通过尊重学生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重他人。

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自律要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思政课教师的“人格”主要包括教师的政治人格、道德人格、情感人格和智能人格。所谓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也多术,就是要求老师不仅有教法,而且还应具有尊重、理解、宽容等高尚的人格。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一个好老师能够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如此,才能实现教师的人格力量,真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