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胡燕:把握时代脉搏 坚定文化自信(5)

2.文化事业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深耕和积累,已经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下一步要通过科技助力和理念更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利用AR、VR、MR等技术手段,让老百姓有更多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二)注重创新创造,提升文化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非常重要,但是,真正做到创新却并不容易。用力不足就是抱残守缺,用力过猛就是离经叛道。为此,如何把握好创新的动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吸收有益成果,提升文化包容力

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四)维护文化安全,提升文化凝聚力

清代龚自珍在《定庵续集》里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讲的是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文化是一种能够凝聚和整合一切资源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的丧失将危及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安全。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安全之中,意识形态的安全又是最核心的部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而尖锐,除了有价值观的渗透外,还有各种各样思潮的影响。因此,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及时发出中国声音,鲜明展现中国思想,响亮提出中国主张。

(五)推动国际传播,提升文化影响力

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之美,培养中国文化的“粉丝”,需要搭建平台“走出去”,优化内容“走进去”。“一带一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2016年底,中国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的文化合作交流协定。之后,也不断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文化间的交流。同时,还建立了海外中国文化交流中心,举办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向世界传播中国智慧与中国思想。

有了文化生产力、文化吸引力、文化包容力、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这“五力”握指成拳,我们就能够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大儒张载的名言,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和情怀,也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建设的最好概括。

“横渠四句”的当代意义:“为天地立心”,即寻找一套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生民立命”,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为往圣继绝学”,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精髓;“为万世开太平”,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人民携手守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有了这样的情怀,我们就能够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