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齐大辉:家风文化、家校公约与协同教育

QQ截图20200507110428

齐大辉 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视频

点击观看分段报告视频

一、教育事业是协同性强的系统工程

人人都有家,但家到底是什么?人人都有孩子,但有没有人教过我们怎么做家长?我们国家有两千多所大学,却没有一所大学是研究如何过日子的。本次讲座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的家庭。

今天如果有全家一起来听讲座的,这就叫学习型家庭。一家人一起听讲座,这样家长和孩子接收的信息是一致的,无非是对我讲话内容的理解不同,这就是信息对称。比如,在很多国家,尤其在西方,周末要做礼拜——一个完整的家庭,三四代人在一起,听同一个声音,做同一件事,唱同一首歌,这就是信息对称。现在有些家庭表面在一起生活,但过得极其纠结。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集体学习如何过日子,比如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所以,我们今天做的这件事很有意义。

我是中国家长教育学科带头人,什么叫家长教育?家长教育就是成人成长中的成熟教育。今天的成人“知识多常识少”“成人不成熟”等现象都是我们常年缺少家长教育导致的。尽管我们的年龄是成人,但我们对生活常识、生活技能的掌握,几乎是没有预备教育的。

什么是家长?家长不等于父母,父母是血缘关系,是唯一性的。家长是姻缘关系。比如家里有小孩的,谁照看孩子谁就是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我们在家里一般都是“三母(姆)”在管孩子:第一是生身父母,第二是祖父母,第三是保姆。但是她们管教的方法是不一样、不协同的,就像陆海空三军打仗,一定要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但问题是,在今天的孩子教育过程中,不仅家里不协同,外部也不协同:在家里,父母、祖父母、保姆之间意见不一定一致;在社会上,老师、家长、学生也相当于陆海空三军。三军打仗,如果没有目标、步调不一致,能打胜仗吗?

如今我做了教育工作,回忆自己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现有很大的反差。我是1961年出生,家里兄弟三人,我是老大。我的爸爸妈妈都在大连理工大学当老师,我从小是在图书馆里长大的。那时候家长有事要出门,孩子不需要操,为什么?身边的邻居都是同一个单位的人,所以把孩子托付给左右的邻居很可靠。而且那时候大大小小的孩子都在一块儿玩。我记得当时有几个大哥哥很调皮,他们出门都是先探一下脑袋,左看一下,右看一下,在干什么?看看王大叔、李大妈在不在。为什么?那时候王大叔、李大妈是我们的校外辅导员。王大叔是抗美援朝英雄、转业军人,也是我们那一圈小孩子目中的英雄。他长得很壮,人也好,在单位里还是一个领导,大家都信服他。那李大妈呢?她是街道的干部。所以,调皮的孩子们出去都要先看看这两个人在不在:他们在,这些孩子就马上装得很规范的样子;他们不在,这些孩子就开始晃膀子,要其他小孩子都跟着他们走,都得听他们的。王大叔、李大妈这类人在孩子中、在社会邻里之间起着一个平衡作用。今天我们的社会就缺少这样起平衡作用的人,走到街道上、社区里,很少有人是你认识或让你觉得可靠的。

二、家长教育是影响国家命运的战略工程

家长教育是影响国家命运的战略工程,家长教育是家庭带头人的教育,包括家风文化、家庭公约、家校协同和党建家风。家长教育工作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是生活中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这是家庭建设方面的春天。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讲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教育是什么?教育是老百姓的一个口头禅,“说什么有什么,怕什么来什么”;教育是一个人的念头,念头会引导人去说,说出来的话就是方向,方向就是前进的动力。大家的念头都一转,国家就好了。

所以,当一个生命来到你的身边,该怎么对待他?我们要先了解人体的使用原理。大人、小孩都一样,一辈子就三件事:必须做的事、可做可不做的事、不能做的事。人生这三件事,对大人来说就是要扮演三个角色:必须做的事——要做孩子的榜样、导师;可做可不做的事——要跟孩子做朋友、跟他商量,因为那是他的人生,不是你的;不能做的事——要做“警察”,对孩子进行管理和约束,否则以后触犯了法律就会有真警察来找他。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