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用好“淘汰率”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用好“淘汰率”

日前,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强调,以往社会上对“淘汰率”存在误解,将一部分延期毕业大学生视作“淘汰”是不公平的。应该说,社会各界在如何理解和把握“淘汰率”这一问题上存有分歧,但对不合格学生实行淘汰则无异议。

实行一定的淘汰是必要的。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严进宽出”,其直接后果是有的大学生入学之后不再努力,他们以为进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而保持一定的“淘汰率”,有助于保证大学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同时也对后来者产生一定的警示效应。即使考上如中国科学院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也不要沾沾自喜,一流大学的学业管理机制会更加严格。如果放松了自己、耽误了学业,那么能否顺利毕业就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教育部有关人士曾经表示,实行严格的培养质量要求,高校对不合格学生实施淘汰是难免的。

自制力欠缺是一些大学生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淘汰一些不合格学生有其必要性,但从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角度,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反思,即当初考入像中国科学院大学这类一流大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全国各地著名中学的“尖子生”,为什么曾经的“佼佼者”却有一些中途退场?据媒体报道,从大部分退学的学生情况来看,主要是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没有培养起来,在远离家长和中学老师的管束之后,开始放飞自我,以致挂科挂得太多。一些教育专家也指出,当今许多由于学业原因毕不了业的大学生,并非高校学业太难,而是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玩心太重,因而把自己玩废了。可见,一个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习惯,无论对于顺利完成学业还是将来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上下功夫。高校大部分本科生是要走上社会的,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质量状况。所以,高校在保持一定“淘汰率”的同时,更要提高我国大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准。教育部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必须树立“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贯彻落实好这一理念,高校更要重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从每门课上发力,确保课堂有内容、有质量、有水平,努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强化对青年学生的日常教育引导。必须指出,高校实施一定的“淘汰率”,是为了确保和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其旨在减少淘汰。因此,淘汰只是手段,目的在于产生警示引导效应,促进一大批青年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为此,各高校要加大对在校学生管理引导的力度。例如,设置统筹管理新生的专门机构,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机会,树立先进典型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导新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性,迈好大学生活“第一步”;举办一些如何高效率学习的方法论讲座,帮助大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顺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课程结构上合理“增负”,适当提高课程难度和增加课外作业量,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这一现象。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为培养一代代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高校、家长和社会等各方面要达成共识、一起发力,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奋斗进取精神,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无论“进校门”还是“出校门”,都要付出艰辛努力。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而是靠奋斗得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惟有昂扬向上的奋斗,方能逐步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精彩!

(作者:王锁明,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