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洪向华: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4)

三、提高领导干部综合治理能力

治国理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一种方法和手段是不能取胜的,应该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只有综合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道德和教育等手段综合施策,才能攻艰克难。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但也不能放弃以德治国,应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让其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作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彰显时代精神的德治体系,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红色革命传统,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陶冶道德情操,用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在一个国家中,有各种各样的利益群体,他们会因为自身的利益与国家、社会、其他群体之间产生各种各样的利益纠纷和冲突,解决这些利益冲突就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更好地调节和保护各方面的利益,形成既要维护社会公共权益、又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社会环境。

(一)统筹完善体制机制

具有复杂性、合作性的社会治理需要政府机构通过出色的制度、政策、机制等顶层设计,让其他社会主体更多参与治理。因此,领导干部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发挥多因素合力作用,完善多方面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综合治理实效。重点包括: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的方式方法,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完善政府负责体制,打破部门壁垒,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工作联动机制,打造上层统筹有力、中层运转高效、基层做强做实的治理体系,提高快速响应、精准落地、集约高效能力;完善社会协同体制,搭建互动平台和载体,建立政府和社会的互动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完善公众参与体制机制,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建立健全权利与义务统一、风险与责任关联、激励与惩戒并重的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总之,领导干部要以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武装头脑,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统筹调动党建、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力量,多层次多环节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文化等手段,综合施策、因地施策,推动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

1. 基层群众自治

自治是社会基层正常运行的基本方式。基层社会治理关系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关系国家政权建设和制度根基稳固,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经过长期实践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已经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方式。人民群众通过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广泛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在基层自治中,领导干部特别要划清政府管理权与群众自治权,剥离非必要的行政事务,纳入必须的自治内容,保持界限,增强基层群众自治的活力;积极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实现途径,搭建便捷议事平台,丰富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先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把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单位治理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创新规范基层组织建设。2020年要落实建立起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规范化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根本改变“社区万能章”“社区成为证明大本营”等现象,并与“放管服”改革、“减证便民”、“互联网+政务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协同推动、有效衔接。

党建引领要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好作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基层治理的最好载体和抓手,既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又要用党的理论政策来教育、引导、武装群众,最大限度地聚集民心、整合资源、解决问题、拓展服务。

2. 道德引领治理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既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也要聚焦重点、抓住关键,尤其是“抓好重点群体的教育引导”,共同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要坚持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始终保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到道德建设各方面,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要自觉传承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积极推动革命传统道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实效性。

3. 数字科技支撑

数字中国的社会数据化、生活数据化、科学数据化,直接影响决策治理。科技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引擎,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推动力。统筹推进、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各种信息数据,集成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创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让现代科技推进社会沟通、社会服务、社会治理整体效能。

(三)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追求目标。2020年4月21日,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正式召开,组长郭声琨指出,协调小组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把握方向、统筹谋划、组织协调、督导考核上下功夫。要全力抓好今年各项重点工作,依法防范打击危害国家政治安全活动,深入开展涉疫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战,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有效防控网络安全风险,切实维护安全稳定。要着眼长远,围绕谋划目标任务、补齐短板弱项、整合资源力量、探索方法路径等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着力解决平安中国建设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

领导干部要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彰显“中国之治”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治理重点、难点,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1.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提出了社会治理新理念,在治理实践中形成了线下线上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即: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群众解决问题,“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领导干部要继续发扬优良作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造性解决群众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发展好,点对点、面对面地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要更好地发挥人大、政协、社会团体组织、基层自治组织、新闻传媒等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作用,完善畅通有关诉讼、仲裁和行政复议等诉求表达机制。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以预防为先、为主,以心理健康科普教育为重点,创办心理服务机构,搭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心理疏导和专业咨询服务,引导养成向善向上、平和理性的积极健康心态。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当事人和应激心理要主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预警。比如,在这次疫情防控当中,及时引入心理危机干预化解恐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在社会综合治理中要坚持群众路线。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专门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是人民群众与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的武器;人民群众是专门机关的依靠力量和强大后盾,要把专门机关工作同群众路线相结合,把依靠群众解决身边问题作为着力点。领导干部要以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切实加强基层综治组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治安防范力量,健全基层治安防控目标管理责任制。大胆创新治安防控工作的好方法,科学整合多种社会力量与资源,增强群防群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3. 运用“五治”方式,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

“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这‘五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之路的实践结晶,也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基层,把更多的社会资源、管理权限、民生服务、人力财力物力等下放集聚到基层;推行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发挥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基层自治组织等在内的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为基层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