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地位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
从本质属性上讲,中国共产党属于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相比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本身就是一个进步的阶级,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是整个社会最先进的政党。先进的政党要有先进的行为、先进的政治。在革命战争年代,实现老百姓的翻身解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现老百姓的生活改善;在改革开放时期,实现老百姓的生活富裕。政治解放、经济解放、社会解放,这些都是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具体表现。
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党的实践需要贯彻的宗旨,带来了对党的实践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里强调党风问题,指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把党能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条检验党生死存亡的标准和条件,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从党的哲学角度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观关乎着我们对历史的科学性认识和判断。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国家制度决定的。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就是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那么这个动力机制就是人民的诉求。人民的要求和偏好是什么,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偏好就是什么,并且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偏好会直接塑造社会的未来面貌。公平正义、法治、民主、生命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等都是人民群众切实的现实需要,这些需要构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约这种“需要”满足的瓶颈在哪里?在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比方说个别领域发展的不平衡。5G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华为、中兴受到美国的制裁和打压,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在芯片技术上占据优势。所以我们要在芯片制造业,在半导体领域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如果中国把制作各种规格的芯片的技术都掌握了,做得很成功,那美国就没办法打压我们了。再比方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胡焕庸线东西两侧人口数量差别巨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到今天为止,我们国家常驻人口的城镇化率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说百分之六十的人在城市,百分之四十的人在乡村。在城镇化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城乡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文化结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产业结构差异就更不用说了。投资消费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增长动力机制等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各种问题叠加起来,就构成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瓶颈。
消除、克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带来的阻碍,最大限度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变、不能丢、不能忘。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共享的价值追求
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政治立场所决定的发展观点,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紧密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决定了我们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谈到:“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以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再次谈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并提出要将这一观点体现在共建、共享、共治的公共价值追求上:“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是否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全体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也就是说要把“共同富裕”作为评价改革发展成功与否的尺度和标准。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必须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从党的工作作风角度讲,是紧密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是两条路线,两种作风之间存在激烈斗争。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才会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只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政党才走群众路线,紧密联系群众。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党的十八大以后,为改进工作作风,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了“八项规定”,这都是在规范和约束党的作风。
从党的发展历史看,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方法、途径不一样,但党的作风要求、工作观点没有变,一直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那就是走群众路线,紧密联系群众。从历史观的角度讲,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是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从价值观的角度讲,我们的价值追求是人民幸福、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个别人的富裕和幸福。这种历史观和制度价值观贯彻落实到党的工作实践中,就变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路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